第二十一章 祭祀大典(一)(1 / 3)
尊师重教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古往今来,薪火相传。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充分体现了古人尊师的道德观念。此外,从古至今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尊师的典故,比如:“子贡尊师”、“张良纳履”、“李世民教子尊师”等等。
到了大周朝,已把尊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统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帝师曾志以身代桥,舍生取义,救大帝于危难之际,大帝平定天下之后,遂尊先师曾志为曾子,为万世师表,定每年三月初六为尊师日。
从此以后,每逢尊师日,大周朝举国上下都会自发的提前三日斋戒沐浴,准备祭拜曾子,以缅怀这位伟大的先师。届时所有士大夫和学子们饮水思源,也会借此良机答谢老师,以感念授业之恩。
三月初四伊始,京师执行为期三天的城禁。至三月初五,各商家店铺、早市集市等交易场所皆闭门歇业。顺天府的捕役、快手更是倾巢动出,布满京城,巡街查巷。就连清政司也派出了若干校尉明察暗访,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以确保祭祀大典万无一失。
三月初六,尊师日,终于来了。
子夜时分,京城寂静,月色蒙蒙。勇宁侯府里却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府里的家丁、丫鬟及一干佣人们晚饭之后就开始一直忙活,把院子内外打扫得纤尘不染,而祭祀所需之物也早已准备得妥妥当当。每个人脸上还带着倦意,却都强打着精神,毕恭毕敬的在侯府中堂大殿外欠身站成了三排,竖着耳朵听着两位副总管与大总管的对话。
“大总管,您请看,围栏已包着衬布,里面垫了一层薄棉,今年保证不会再往外渗水。”副总管陆福指着殿内地面上两指来高,用青布包裹的木围栏对大总管陆顺说道。
陆顺俯身摸了摸围栏,感觉有些厚度,起身后见供桌上的烛台、香炉摆放整齐,点心码放规整,供果大小均匀,这才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又扫向了悬挂在供桌上方的曾子画像,眉头微微一皱。
半天没吱声的另一位副总管陆喜一直站在一旁察言观色,发现陆顺似有不满,忙凑上前询问:“大总管,您看画像悬挂有何不妥之处?”
陆福一听,面皮一紧,心里很是不悦。此次祭祀他和陆喜分管布置和采买事宜,陆喜负责采办物品,捞足了油水,却偏偏还要对他分管的苦差事指手画脚,摆明是讨了便宜还卖乖,简直欺人太甚!
陆顺手抚胡须,沉声道:“右边是不是高了一些?”
鸡蛋里挑骨头!
陆福咬了咬牙,心里暗骂一声。这曾子画像在悬挂之时,他可是十二分留意的,特意让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测量了半天,以确保画像位居正中,可以壮胆说不差分毫,陆顺老眼昏花,只看一眼就能看出左右不平?
可陆福虽恼,却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又令下人对画像重新调校位置。下人登梯上高,把画像往右稍稍调低,这才令陆大总管满意。
之后,陆顺款款走出大殿,对台阶的石缝,院子里的砖墙,以及其他犄角旮旯的地方又检查一番,没挑出任何毛病,才遣散了下人们,带着陆福和陆喜一道去回禀二老爷。
寅时初刻(凌晨三点,天还没亮,老侯爷和大老爷陆彰就已穿戴整齐,各乘官轿从勇宁侯府正门而出,赶往皇城去参加宫廷的祭祀大典。
寅正时分(凌晨四点,侯府的学童们就纷纷爬起床,一番洗漱之后,头戴儒巾,身着深衣,早早地来到了侯府的中堂大殿外,等候祭祀仪式的开始。
深衣就是把衣和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剪裁但上下缝合,因“被体深邃”而得名。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就连从现代重生而来的陆羽,头戴方巾,身着深衣,大袖飘飘,往那一站,周身上下无不散发着书卷气,显得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在他一旁站着的陆安虽然扮相也不错,但由于长相和个头的原因,自然比不上陆羽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