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你们是什么关系(2 / 3)
我的欢畅,我躺在湖光山色给我做成的床上,观赏一抹抹银霜捎来的云锦霓裳,聆听一池荷塘月色的二人唱,把风的相思情长分享珍藏。
书海茫茫——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
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
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
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
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斯文,逼近神圣。这种
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和旁人还十分安慰。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
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
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
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本文来自织梦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
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
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