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书楼论书(1 / 2)
两天无事,洛雨想起答应杨逸要带他去韦家藏书楼,就一大早去了晋昌坊找他。杨逸当即找朋友借了匹马,和洛雨出明德门,一路向南,行了数里,来至韦曲。
韦氏的藏书楼建在韦曲的东侧,两层高楼,朱漆剥落的墙柱散发出沉静古老的味道。
杨逸跟随洛雨走入楼中,只觉屋中陡然一暗,几十排书架,整齐排列于堂中。架子上陈列着各个年代的书籍,或记于纸张,或记于竹简,显然年代久远。每一册书又都吊着一支签,记载书名,所属类别,显见主人藏书之用心。
杨逸走在其中,像是看到了历代著书人与藏书人的心血,连连惊叹:“我到此间,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多的书,韦家藏书之丰,大概只有皇家藏书可比了。”洛雨忽道:“要是我,即便喜欢书,看见这么多的书,也不会开心。”
杨逸奇道:“为什么啊?”
洛雨道:“就像一个人,他喜欢吃肉,但你突然在他面前堆上一座山的肉,他只怕早就吐了。”
杨逸哈哈笑道:“姑娘说的是,这么多的书,平常人,便是耗尽一生,也读不完。”
洛雨道:“所以韦家肯定也没人读完过。”忽然心生一个奇怪的念头:“你说他们也读不完,为何要建这么大一座楼,藏这么多书?”但不等杨逸回答,她自己就想明白了:“我知道了,肯定是想留着当古董卖钱,你想想,市面上那些书,一卷至少千文,这么多书,传个几百年,还不得价值亿万。”想到这,顿觉韦家老祖宗十分聪明。
杨逸见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忍住笑道:“其实很多世家大族藏书,不是只为了自己子孙后代看,也是为后世保存学问。”
“保存学问?”洛雨奇道,“怎么说?”
杨逸道:“这世上,总会有些悟道早的人愿意著书立说,希望其学问流传后世,但书籍本身却很脆弱,只能靠手抄流传。所以很多书都是孤本,一旦损毁,就再也找不到。太平岁月里还好,朝廷,还有很多家庭都有藏书,但一旦遇上战乱,这些书就命运难测,常常是一把火,就把前人无数心血毁灭殆尽。”
洛雨道:“我知道了,比如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国家的史书就此失传。”
杨逸点头道:“不错,所以很多世家大族,为了让学问流传下去,就很重视书籍的收藏,尤其在战乱中,多保存一本书,也许就是前人一生的心血,而自汉末至隋一统天下,四百年乱世,圣贤学问,就多靠这些大家族得以保存。”
洛雨听着他的讲述,环顾满屋琳琅满目的书籍,想象着当年韦家,是如何费劲心力收藏这些书,又如何坚持了四百年,忽然第一次对这个家族,心生钦佩之意。
这时,杨逸已拿起一卷书,翻看起来。洛雨便不打搅他,自己楼上楼下跑了一圈,发现书楼藏书不仅数量多,门类也多,除了平日常见的经史子集,还有天文、地理、农学、医药、占卜等书。洛雨知道,韦家向以修习儒学为本,如农学、医药一类的书,很少有人看。想是他们爱书已走火入魔,只要是写在纸上的,就一定要收藏。
可惜无论什么书,她洛雨都不爱看,不多时就哈欠连天,趴在墙角的案几上睡着了。
洛雨不知睡了多久,忽觉身上阵阵凉意,睁眼一看,阳光大亮,自己身上披了件男子的外衣,杨逸却只穿一件白色中衣,趴在窗口,正聚精会神地看书。这时,已近午后,金黄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脸上,映着他浓密的眉毛,高挺的鼻梁,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洛雨不觉看的呆了,心想:“他读书的样子可真好看。”忍不住将杨逸与杜若飞、韦如琢做一番比较,“若飞长得俊俏,却不及他沉稳端庄,六哥英武,有男子气概,但又不及他清秀。杨公子人品好,学问也好,可惜出身寒门,若是生在世家大族里,一定前途似锦。”
她正胡思乱想,忽见杨逸扭过头,两人目光撞上,她这样痴痴看着人家,岂非十分尴尬。只听杨逸道:“我看你睡着了,想是陪着我看书,很没趣吧。”
“没有。”洛雨低下头,装作满不在乎地道,“反正我从小也这样,要是没人在我旁边读书,我却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