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祝之闻(1 / 3)
东拐北拐再东拐。
刘贯之按照着赵鉴的指示寻找着目的地,现在他已经来到了赵鉴指定的出发点,泊海楼的门口,只不过他有些怀疑赵鉴的话的准确性,因为今天早上踢醒他的时候,他明显的表现出了对睡眠不足的严重不满,两句话讲完了路线后,躺下刚睡下,又被楼下的一声女人的尖叫吓得从床上蹦了起来。
现在的刘贯之完全有理由怀疑那小子在信口胡说,因为越往前走感觉越破败,尚书府真的会在这破地方么。
拐过最后一道弯,刘贯之心头的石头落了地,看来赵鉴的这顿揍倒是不用挨了,远远瞧见巷子中间一家门口摆着两个大石狮子,那想必就是尚书府了,刘贯之加快了步伐走了过去,果然没错,一块不大的牌匾上三个不大的烫金大字,尚书府,就在这。
门外一个家丁也没有,四周的几家几户,明显都是平民家庭,尚书府的门也不遑多让,要是没这几个字和这两个镇门石狮子,神仙也想不到里面卧虎藏龙。刘贯之走到门前。极有礼貌的一扣二敲,然后退在一边站直了等着,等了许久也没有人出来,刘贯之又重复了一遍,这次依旧没人应,刘贯之有些许尴尬,不知道该不该狂敲一通,敲吧有失礼节,不敲吧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况且这尚书府总该有个看门的吧,这门前明显还有刚刚扫过的痕迹,难不成今天早上搬家了?
正当刘贯之进退两难的时候,尚书府的大门吱嘎一声,缓缓地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估摸着也就十一二岁,刘贯之心里一凉,怎么这堂堂尚书令的府邸也能给别人住吗?不过出于慎重考虑,刘贯之还是躬身客气的问道:“请问这是尚书令祝大人的家么。”
“是,我们家老爷上朝去了,你有什么事还是投在县衙里,我瞅着你面生,若是邻里之间急事,我家公子在家,我可代为禀报。”这几句话听得刘贯之摸不到头脑,不过好在地方没找错,连忙从怀里掏出来一块麒麟玉佩,拿在手中,嘴里说道:“我是你家公子旧友,此番到访彭城,特来府上拜访,劳烦通报。”
那少年推开门走了出来,却是个书童打扮,走过来接过去刘贯之手中的玉佩,说了句“你在这等着吧。”蹦蹦跳跳的进院子里去了,门也不关。没多时庭院里传来了细微脚步声。“可在门外,怎么不请他进来。”只见一个身高八尺的俊俏青年快步走来,穿着家常的圆领袍衫,包着头巾,脚上蹬着六合靴,腰间佩着一块和刚才那个一模一样的玉佩,再看脸,是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神明爽俊。
“之闻!”“贯之!”
两个同龄青年互相迎了上去,抓住对方的手臂,犹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
“自固安一别,已六七载了,贯之兄仍是龙章凤姿,器宇轩昂,羡煞小弟。”
“哈哈哈哈,满口胡言,你难道不是吗。我这次游历天下路过彭城,特来拜访,只是想见祝公子一面这是好难啊,扣门不应,怎么也想我三顾茅庐吗。”
“怎敢,书童在院中读书未曾听见。”
“你偌大个尚书府,怎么连看门的都不雇一个,让书童干两份活。”
“龚叔今日病了,只得叫书童替他。贯之,请!”祝之闻百里一个请的手势,刘贯之也不谦让,大踏步走进尚书府,“我还以为你不想让我进去坐坐。”
绕过了照壁,就是前堂,左右两间屋子,瞅着都不大,院子旁边有个小门,应该是通到后堂去的,祝之闻不引刘贯之往前堂去,挥挥手撵走的书童,直奔后院。后院也不大,几间屋子,其中一间开着门,两人朝那走去。
进了屋,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盏灯,一方砚台一座笔海一块墨,几张纸躺在桌子上,书架立在墙边,密密麻麻摆满了书,济世经邦的颇多,纯粹文学的较少,四书五经最为显眼,孙子兵法赫然在列。这像是祝之闻的书房。
“贯之此番出行实际为何啊。”祝之闻看门见山。
“游历天下而已”刘贯之倒是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了唯一一把椅子上。
“游历天下,鬼话连篇,你自己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