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有个不坑白不坑的父亲(求推荐票)(2 / 4)
“王朝历经百年后,朝廷腐败,军队久疏战阵。再加上你之前讲的宦官、外戚、朝官把持了朝政的话语权。”朱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高霖摇了摇头:“你说的这些都是表象,其内因不在于此。”
“那何谓内因呢?”朱棣追问道。
“在秦汉之前,西周采取的是分封制。这种制度下周天子并不直接管理全国家的百姓,只是管理都城周边的地方,剩下的都是通过诸侯来管理。经过这样的分封后,周天子与大多数的臣民就有了一个政治缓冲带,诸侯国发生民变的时候,民变也不会威胁其他诸侯国、或者周天子的统治。反而周天子或者其他诸侯出面调停,能够有效缓解民变之地的矛盾。”
“而秦国一同天下实行郡县制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改变。皇帝和百姓之间没有了缓冲带,朝廷的官员只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所以一旦发生了民变,矛头就会直指皇帝。一旦这个时候再有人推波助澜或者外敌入侵,攘外又要安内就成了朝廷的选择题,在这种两头难的情况下,国家必然走向灭亡。”
朱棣细细的品味了高霖的话后,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那如何避免百姓将不满直接对准皇帝呢?”
高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如果按照现在这么走下去避免不了。”
“难道高兄就这么不看好我的父皇么?”朱棣不满了起来。
高霖否认道:“我不是不看好当今陛下,而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无法逃脱这个宿命罢了。”
想到之前高霖所讲的内容,朱棣道:“难道还是生产力?”
高霖点点头道:“我们现在的百姓八九成都被困在土地之上,开国之初还无所谓,一旦到了人口爆发期再加上豪门大族的土地兼并,那么我们就会像之前的王朝一样。”
“那我们生产力要是提高了会怎样?”
“那就很简单了,我们的百姓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率先发生改变的经济总量的提高,当这种经济现象的局部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引起质变。到时候百姓会有更多的分工,这种分工还会更加的细分化。”
此时,高经述和舒尔布已经得知了俩人到来的消息。
在他们听说另外一人是当今还没就藩燕王殿下时,俩人匆忙的放下手中的事物,飞奔似的赶到了俩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