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安顿(1 / 2)
这一箱东西,在凌家村狠狠的给凌千钧刷了一波好感,不过凌千钧这会可是没工夫琢磨这个事情,他忙的不得了。
农研所最近想要上马研究果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吃饱的基础上,对食物的多样性有了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对水果的需求量大了。
凌千钧想从空间里面移栽几棵适合北方气候的果树出去,想了又想,决定移栽桃子,苹果,还有梨,这三样在当地原本就有种植的,一些靠近山的地方,因为山上不适合种粮食,就种了一些果树,不过因为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嫁接栽培技术,结出来的水果味道不好,甜度不行,吃起来口感也不好。
凌千钧是所里负责保卫的,但是所里人手一直不足,这些保卫科的那就得哪里需要去哪里,凌千钧呢,又有将来有机会就包个山头发展种植的想法,所以,所里的老教授们干活的时候凌千钧那是一直跟在身后。
中化这个地区,位于东山省的腹地,区域内不仅适合种植粮食的平原众多,就是山丘,山岭,甚至海拔超过一千米的山头都有好几座,多样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各种种植作物的研究,所以,隶属于中化农业大学的农研所,研究的种类也是多样化。
为了找适合当地种植的果树,所里几位老教授决定要去位于中化中心位置的白马县西南,林和县东北的山区实地
考察,而凌千钧,作为保卫人员,带着一名手下,随队前往。
两位已经研究林业几十年的老教授,一位孟教授,孟长林,一位卫教授,卫从鉴,两个人,一个从西北农场回来一年多,一位从西南林场回来不到两年,曾经一起求学海外,又一起为了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虽然后来的经历比较坎坷,可两位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依旧是精神矍铄,干劲十足。
凌千钧开着所里的吉普车,走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
孟教授透过车窗看着外面已经带着几分翠意的山岭,感慨的说:“当年咱们俩为了摸清楚中化的林木种类,背着干粮步行从这里经过,老卫啊,你还记不记得啊?”
卫教授笑哈哈的说:“记得,怎么不记得,去了山上还没来得及下山呢,天就黑了,咱俩就找了个地方窝着,哎,老孟,我记得那时候比现在还要冷,好像是刚过了年没多久吧,冻得我哟,幸好山下村里的支书看咱俩没下山,带着人去山上把咱们给接下去了,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要冻出什么毛病呢。”
孟教授也跟着笑了起来,说:“这一箱快要三十年了呀,时间过得可真快,再回来,恍然如梦。”
不知道想到什么卫教授的表情也是颇为感慨,拍了拍驾驶座的椅背,问道:“凌科长,我记得你老家好像是就在这一片山里吧。”
凌千钧眼睛盯着
前面的路况,回道:“对啊,我是白马县红旗公社的,我们村就在这一片山的北边,一个小山村。”
孟教授想了想,说:“这一片我跟老卫都走遍了,说不定呀,你们村我俩还真的去过呢。”
凌家村虽然也是在山区里面,只是比较靠近山区的外围,凌家村有时候说山里面其实是从凌家村再往南,往西走,那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区,山势不是多么陡峭,却因为山路众多,交通状况不好,想要进出很是麻烦,有些人终其一生甚至没有走出过这片山。
也是因为山里地形复杂,解放前这里是有名的根据地,当年很多的青壮,跟着打鬼子,更是跟着走出大山,去外面抗日,很多人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一片大山的人民,为这个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