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天才惰落(1 / 4)
实验室中不见天日。
两人反复实验,做完双缝干涉,又做单缝干射,简直不知疲倦。
霍冬一下打开了两扇新世界的大门,只感觉每一秒都是极致体验,一连快乐了十几个小时,才终于沉沉睡去,像只玩累了的小猫咪。
经过n次不同的实验,他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
1、霍冬“丢了”的过程与峰值时刻,都不足以对光子造成影响,得到的结果仍是“干涉条纹”。即便她说自己好像真体会到了神识颤动的感觉……也没用。
相信这一条可以推及到绝大多数人身上。当然,不排除有特例。
2、神识对混沌状态的影响“规律”比较复杂,并非普通人印象中的“心想事成”和“念力操控”。
当牛保国改变神识的强弱与状态时,对光子产生的影响并非线性变化,而是产生了跳跃式的“结果”。
除了“没图案”和“双螺旋图案”,他们又相继得到了:“一个点”、“辐射对称图”(类似雪花等晶体)、“花卉对称图”…等等结果。其共同之处就是都具有几何对称性,好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但令牛保国欣慰的是,他可以记住不同结果时对应的神识状态,反复练习后,能够还原出相同的结果。
这说明,法则是存在的,上帝不掷骰子,人也不掷。
3、他们后来还将实验换成了在京华实验室里做过的版本。在牛保国突破后的神识影响下,电子的“两道杠”图案也变了。..
而且,设置在电子路径上的观测仪第一次清楚记录下了电子发生“干涉”与“消失”的过程,人类终于在捉迷藏游戏中成功抓住了微观粒子!
随后,他们又调整了发射源的粒子量,甚至还使用了其他放射源进行测试。
结果发现,神识对电子的影响力明显弱于光子,对粒子束的影响力明显弱于单粒子。如α射线这样的‘原子核’射线流,神识目前无法造成影响。
不过,这已经可以证明牛保国提出的“事物越趋近太极,其混沌状态越容易受意识干扰”这一理论了。
霍冬对牛保国说,只要把这个研究成果一公布,那近几年中必有一次诺奖就是他的了。
最大的可能是,他会赶上今年12月份的颁奖,直接打破刘老“最快获诺奖”的记录——从公布成果到获奖不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