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3 / 5)
1、建文。2、海瑞。3、摄宗。4、槐宗。我们从头开始讲。
明代的运输系统很特别,大致分三种:水马驿站、递运所、急递铺。笼统的和现在进行对比。
驿站≈提供出行服务的车站+旅馆,以招待、运送人为主。递运所≈物流站点,以送大宗军用物资、上供物品为主。急递铺≈EMS,以送紧急公文为主。
驿站的实际功能很多,若要细究,它其实也可以飞报军情,传递朝廷文书,还能传递一部分的物资。它比较大,所以不像急递铺、递运所一样,功能相对单一。】
郁新补充道: “驿站和急递铺所寄文书类别是不太一样的。”
老朱欣慰的点点头:“看来我这与众不同的设计,也为未来做出了小小的贡献嘛。从前都是混在一块儿的!
【我们用现代思维去理解。
高铁系统,它分正常载人,和专门运物品的。虽然都在一条铁轨上跑,可却是两个系统。这很常见,也很合理。
朱元璋所做的,似乎就像是往我们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伸出了试探的jiji,注意到了分工细化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点。】
朱元璋更欣慰了:看来,这后代人和物的运输是彻底分开了!物流,这名字好啊,物也流动起来了。本来嘛,专门拉货物的板车拿去运人总是不舒服的,把两个东西混用,做得既不舒服,运的也不够多。
【但是古代的运输成本放在那里,你想分的细一点,养的人变多,花的钱也多。还存在运力分配不均的情况。
比方说永乐2年,广东右布政使徐奇上奏,我们这儿碰上“催办审判犯人”等活儿时,负责的官员总需要自备脚力,才不会耽搁。 (乘坐驿站,就像公共交通。等不了了,换打的)
现在我听说广东递运所下辖的船夫很闲,希望把这部分运力调过来支援我们公务。
由此可见,想法很棒,很超前,运作的时候却充满了不便。
洪武29年: “普安驿,府治凹肃清门内,元日消源站,明朝洪武九年改置驿,并设递运所于其东,以驿兼领\。
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开始调整一些地区的运输系统了。盖因递运所和驿站虽然分开设立,为了互相配合,离的还是比较近的
。
既然要节省成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合二为一。而这样的合二为一,大量出现在摄宗改革里。】
这下子,老朱揪心了。
“我那好孙,怎么就和我那坏孙有了这同样的看法呢?我合并是个例,大量裁撤岂不就是觉得我这个设计还不够好吗?
【摄宗和朱允炆面临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过商品经济的冲击,递运所的马夫们已经从固定的服役人员,渐渐发展为花钱雇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