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3 / 4)
“?”大家。
每天都对你全新的认识。
【哦对,顺便指出一个细节。
永乐朝的江南官田打工人比之洪武朝,多了一种负担。那就是,运输成本增加了。
原本的帝国中心在应天府,就在江南大本营,而现在挪到了北京。北京需要消耗的粮食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要有更多的粮运过去。】
朱棣试图给自己挽尊: “我记得,前面后辈说过,我在沿途建了水次仓。运量不易,我还是考虑到了的。
他叹了口气,紧抓生产力矛盾。“生产力落后的我们,无论怎么做,都容易劳民伤财。”
【永乐8年11月,朱棣北伐归来,即第一次长时间坐镇北京。朱高炽处理了一件事。
以宽恤小民,户部会议: (南直隶)官租既重,又令远输,诚为劳费,宜令输纳旁近官仓。这是很确凿的运输成本增加记录,另外,军屯卫所也能看到证据。
永乐13年,罢海运,改漕运。
在大运河沿途城市骤然因着这条大动脉兴盛,人口逐渐自然汇聚繁荣的同时,是负责漕运的“运军”沉重的压力。
他们每年春初就要“兑粮”,一直到八九月份才能回到卫所。每年运粮400万石,极为辛苦。
永乐朝的漕运总兵陈瑄说“各处官军每年漕运完毕,钱财力气都被耗尽,回到家又得修理坏船,好供岁粮。本该悯恤,所管头目却又用其他杂役重困之。
与漕运相比,屯田是轻松差事。
——永乐朝都这样了,建文年间又能好得到哪里去?他运到北方的粮也是难以计数。】
老朱对这个工作量是比较有数的,洪武元年,他令浙江、江西等地运粮300万至汴梁。后来减免江南地区的税粮便总是用,创业之初尔等运输支持不易为由。
朱棣突然道: “海运改陆运一事,似乎得再斟酌斟酌。固然漕运有利于沿途城市建设,但是其实把运河挖通了,交通便利,那些商贾往来繁茂也是有利于人口北迁的。我们只要牢记不能荒废道路之利。而未来是海权时代,重视海运,可以让我们的船
只更大。
【哎,老实说,算算这些账,你会明臼朱高炽想要把国都迁回南京并不单纯就是网上所贬低的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