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3 / 8)
郭英一震,哇,感觉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落在自己身上了。
r /gt;“臣可以!”他脱口而出, “便是那明着是个书店,实则是个藏书馆;若是有学生过来,臣可以许他们在那里看,因为书籍是花钱的,他们也不敢夹带而走。说不得,臣还可以在书店里安排些位置,奉上茶水,若是富裕之人,可以选择交个茶水费,坐在那边缓缓看书——#34;
大家惊讶地看着郭英。
尤其是将军们。
他们那惊讶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是甚至要把自己子孙那未来书商的命运给提前实现了吗?
然而,老朱在短暂沉思之后,却觉得郭英这想法大好特好,于是,他也亲切地对郭英说: “武定侯,卿真乃朕之肱骨也!#34;
郭英越发地涨红了脸: #34;臣为陛下分忧,死而后已!#34;
虽然被老朱称赞得很飘,但他心中的盘算也打得啪啪响:
我定要给自己的书店,取个亮堂的名字,然后这名字要哄得陛下亲笔写写,等名头打响了,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读书人来读书,那我的名头也会来越来越响,越来越响,嘿嘿嘿...
【朱元璋对待南北的态度,从他和刘三吾的这段对话可见一斑。洪武22年11月,两人谈论治国之道。刘三吾认为,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当以威制。
朱元璋反驳道:“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你说南方风气柔弱,可德化,北方风气刚劲,该威制。但哪个地方没有君子、小人?君子怀德,小人威畏,对他们要施之以不同政策。如何能把南北一言概括?#34;
刘三吾顿首而退。
结合两者,我们看得出,朱元璋希望不要存在南北分歧,希望多多扶持北方文教,加速北方复兴,进而南北弥合。】
老朱回忆了一下。
不得不说,他虽是六旬老汉了,记忆还是很好的,这一下,就记起来了,当时自己说的,和那光幕说的,还是有个别措辞出入的,但意思确实是这么个意思。
【到底是洪武大帝,懂点基本法。
落到科举层面,他经过反复摸索,自然知道科举是招揽、笼络读书人的好办法。
有了读书人,有了教化,该地区才能安稳长久的成为汉地。他在北方这么做,他在新打下来的云南、贵州也这么做,只是那儿更荒,得先屯田
,再兴卫所儒学,再考虑进一步。
洪武30年的夏榜,他利用君权的强势,给北方士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各位好好学,都有机会。俺老朱,是惦念着你们哒!
虽然他最终没有走到南北取士、乃至未来的定额取士,可姿态是给足了。故而,南北榜最初的舆论危机被压下去了、后来的借题发挥也被他利索的嘎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