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小元春出落成大姑娘了!(1 / 2)
崇盛帝说的轻描淡写,话中却暗伏杀机。太上皇眉头微皱,眸中闪过疑惑:“朕若没记错,你可是向来认为世家子弟不堪大用,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崇盛帝笑了笑,神色从容,缓步走到太上皇身侧驻足。
内监见状,急忙抱来一张绣凳,放在他身前。
“父皇,儿臣如今依旧以为,韩非所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确非虚言。世家子弟娇生惯养,终究难成大器。”
说道此处,崇盛帝微微一叹:“彼辈祖宗遗泽虽厚,终有耗尽之日。不若让其经历些行伍之事,磨砺一番,或有所成。如此也可保家族长盛不衰,岂不正合父皇美意?”
太上皇凝眉不语,他顿了顿,进一步说明道:“儿臣认为,各府嫡长,凡年满十六者,均须在军中磨砺三载,非如此不得承袭世爵!”
听到这话,太上皇遽然变了脸色。儿子心机深沉,他是早就见识过的,绝不相信此举目的是为了世家延续。甚至怀疑是想借刀杀人,让勋贵嫡脉死绝,方便他收回爵位,提拔新人!
当年太上皇在位时,行事恣意,挥霍无度,最终自食恶果。外有夷狄反叛,内有饥民作乱,神州板荡,朝廷已然岌岌可危,倾天之祸绝非虚言。
为摆脱责任,他仿照上古先贤,以禅让之法移交帝位,借此转移日益激烈的内外矛盾,消弭百姓怒火。
为了在退位后依旧执掌大权,他在一众皇子中选择了沉默寡言、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四皇子。至于那个天天喊着要变革朝政、救民于水火的大皇子忠义亲王,则被冠以莫须有的谋反之罪,拘禁在王府内,短短三年便郁郁而终。
只是没想到,那个声称一切听从父皇指示的老四,在登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了!
虽不缺晨昏定省这些虚礼,在朝廷大政上却坚持己见,不肯当做傀儡。
太上皇留下的一众老臣,但凡被抓住错处,必会严惩不贷,从而为他提拔新人创造机会。
许多旧时政策也被改变,典型即是对勋贵的厚待和纵容。不仅每年的例行封赏大幅削减,世家子弟想要入仕作文官也要严格考察,不像太上皇那般,随手就恩荫赐官。
不少人因此跑到太上皇跟前抱怨,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太上皇又能如何?除非撕破脸另立新君,否则这些小事只能忍了,无外乎多给些赏赐安抚人心。
就连这赏赐也引得崇盛帝不满,以他想来,有钱给这些废物花销,不如拿来发军饷,救灾民!
想到种种旧事,太上皇摇头反对:“你既知彼辈娇生惯养,何故又要他们去战场?这等险恶之地,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不妥,不妥!”
实际上,他还有更深一层忧虑——若各府嫡子死伤太重,势必会对自己这个老主子忠心大减!
而这些人的效忠可说是自己仅存的倚仗了,若非彼辈时时不忘入宫面见请安,自己就算饿毙在太安宫,外面有谁知道?又有谁能阻止?
崇盛帝并不放弃,继续道:“父皇,众勋贵身上担着公侯将军的世职,一个比一个名号响亮,每年更是要领取优厚俸禄。可是如今还有几人参与前线作战?便如最近遇刺而亡的宁国府三品威烈将军贾珍,你道他是怎么死的?逛窑子时为人所杀!而同他一起逛窑子的,还有他儿子贾蓉、侄子贾蔷!足见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故,儿臣以为,将各府嫡系子弟纳入军中教养,能不能成为悍卒猛将倒是其次,至少行事不会这般荒唐!”
崇盛帝一副痛心疾首模样,似乎铁了心要办成此事。太上皇眉毛一扬,冷笑道:“这些人再不济,也是各府的宝贝疙瘩!万一有所损折,届时如何交代?必会让他们同天家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