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又起旱情!(2 / 2)
在大郑境内搞文化活动,这玩意确实很敏感,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和切割工作,搞擦边的事都要尽可能的避免才行。本来哪、办印书馆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舆论宣传、咱图的是人才和学识。
“大统领、约稿这块、稿酬当以何标准算?得定个标准出来,不然洛阳那边的书馆办事处不好操切啊。”郭凯峰这边不操心书刊内容上的事,他比较关心的是成本问题。
“以字数多寡来定稿酬,成书这块的稿酬定在每册五十到两百块银元之间,期刊那块、诗词每字二十文,其它文章每字五文。稿酬这块的钱、由大库来贴补。其它费用、由商务印书馆自行承担。为了让印书馆有自立之基,军政府会安排相关系统集中订购书刊,出版书刊的半数会被集采,剩下的则自己想办法来销售,以增加盈利。”
眼下的条件出版书籍和期刊,想要通过正常的商业经营来盈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特别是要付高额稿酬的情况下,就更不行了。但将其完全办成一个官营贴补的产业,不利于工作人员上进。
考虑再三、宋应奎的办法就是官方兜底,将稿酬这块整体承担了,并且采购一半的产能。如此一来、印书馆维持运营没啥难度,至于说挣不挣钱,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
筹办印书馆、组建云谷大学,最近一段时间,宋大统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上,别说、这类工作还挺费心力的,杂七杂八的小事是层出不穷,这些小事、底下人又很难拿主意,没大统领的确认和指导真不成。
就在宋大统领为文教事业忙碌之时,行政厅那边通报了一件大事,今年可能又要起旱情了。自三月底以来,直到五月中旬、云谷治下的多数地方,基本上没有降雨,而且据有经验的农民判断,接下来的时间,很可能也不会下雨。
一听有旱情,宋应奎心中不由一个激灵。对于还处于农业社会的云谷来说,爆发旱情可是大事中的大事,由不得人不重视。要知道、目前西肃所出现的局面,很大原因就是靖历元年的那场大旱造成的。行政厅那边判断,今年的旱情很可能比靖历元年的旱情更严重一些。
“怎么这么晚才来通报旱情之事?工作干的也太过疏忽了。农为国本,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收到通报后,宋应奎赶紧召来二舅爷和行政厅主要官员,开口便训斥起来。
从三月底,旱情就有了迹象,结果拖了近两个月,自己才知情,这像话吗?再说自己这边,也因为其它的工作,对天气和降雨疏忽了关注,明明能感知到的事,却偏偏没有察觉到,真是让人懊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