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游子归巢(1 / 3)
盘账、清点、交割,跟盛小虎一直扯到下午,潘浩冬才坐上一辆公交车往回赶。到了临河又爬上了一辆送货的马车,回到潘家店已经下午四点多。
路过打麦场旁的大石碾时,潘浩冬意外发现自家老爷子竟然在转圈推碾子,头上包着黄色头巾的老太太站在一旁,一手摊着被碾过的谷穗,一手拿着扫帚把碾下的谷子往里扫。
潘浩冬笑着跑过来:奶奶,爷爷,我回来了。”贝玉洁转头看了一眼有些黑瘦的孙子,笑道:“我估摸着你也快回来了,赶紧的,过来替你爷爷,让他歇歇脚。”潘浩冬笑道:“好嘞。”说着,跑过去双手抚上光滑的碾杆。
潘本堂直起腰顺手拍了一下孙子的肩膀:“好小子,这一趟下来可精壮了不少。”一旁的贝玉洁白了丈夫一眼:“老潘,你什么眼神,没看见这孩子瘦了一圈吗?也不知道你们公社里的干部怎么想的,那么多人派他一个孩子去。”
听着妻子的抱怨,潘本堂笑着没有接茬,只是拿过别在树杈上的烟袋锅走到外围,一屁股坐到了旁边的青石板上。潘浩冬岔开话题,问道:“爷爷,你们怎么突然想起过来推碾子了,我记得我们这儿有公家的机器磨坊吧。”
潘本堂呵呵一笑,把烟袋锅磕在鞋底,看了一眼旁边的妻子道:“这话你的问你奶奶,说什么吃不惯机器加工出来的谷子。”贝玉洁扭过头回道:“我说错了了,就磨坊那机器漏油那么严重,天天就知道将就,你们公社干部也不知道管管,老百姓一年到头就打这一点儿精粮,全被那机器糟蹋了。”
听着妻子的抱怨,潘本堂吱把了一下嘴,叹气道:“咋们镇上的机器磨坊暂时归县上管,现在公社里一堆事,暂时没时间跟他们扯皮,只能以后再说了。”说到这里,他问道:“冬子,给爷爷说说,你这一趟跑下来有什么收获?”
潘浩冬沉思了片刻,道:“爷爷,我觉得我们的胆子还是太小了,这回我在江南的米市,鹿城,乌市等好几个地方转了一圈,发现人家下面好多村子已经悄悄的干的热火朝天,我还听人说就那个经常上报纸的示范村,人家私下里还在村里建了一座小五金厂。”
啪嗒,潘本堂被大孙子说的一堆秘辛惊讶的把嘴边的烟袋锅掉在地上,好半天才缓过来;“冬子,这话可不敢乱说,那边儿的人脑子竟然怎么活?”
这时,贝玉洁抖着簸箕扭头插了一句:“自古以来,这南方人的脑子就比北方人活络,尤其是在工商这一方面。”一听这话,潘本堂不乐意了,拧着脖子反驳道:“胡说,解放前我们齐商也不堪多让,想当年曹老爷子在纺织业可算一方翘楚。”说到这里,他不自觉的拍了一下大腿:“不行,老子不能等了,冬子,那个你上个月提出来的食品厂的构想好好写一份报告给我,还有那个,那个什么,对,过年礼盒也给大家好好说说。”
潘浩冬笑道:“放心吧,爷爷,保证完成任务。”贝玉洁又白了丈夫一眼:“你就作吧,孩子刚回来,下个月就考试了,又让他给你们瞎忙活。”这回潘老汉没有让着妻子:“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再说了,这孩子天生脑子好使,还怕那小小的考试。现在多干点儿,让乡亲们多念他一声好,没坏处。”
潘浩冬推碾子推到五点多,待老太太把谷子用簸箕抖干净,祖孙仨人相携往家走。在路上碰到同村的乡亲,每个人都会夸上潘浩冬一两句。你别说,老两口还就是喜欢听旁人对自家大孙子的夸奖。先前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现在他开始变得坦然接受。
人望,这东西有时候觉得虚无缥缈,但听着别人看在老两口的面子上对自己或真或假的夸奖,他开始有些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推开卫生院后院,潘家小院的大门,小妹潘红缨突然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果果,果果,果果。”得,一个月不见,这妮子激动的舌头都开始打卷。
潘浩冬放下手中的行李,蹲下身一把抱住扑过来的小妹,顶着她的眉头,笑问:“想哥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