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面宜机事(3 / 5)
而绥德县距离大宋和西夏相隔的那座横山并不远,以前自己也曾时常来到这里,不过那时候一穷二白没有选择。
一路行来还需要面对蕃人,绥德县也是贫瘠穷困,可是如今这长长的官道地势平坦,还有街上的琳琅的商铺,以及行人如织。
其中不乏有蕃人混迹于其中,他自然知道大宋比起西夏富庶了不知多少,但是没有想到仅仅一个县城就比起西夏王城都要繁华。
最为关键的是行人都带着笑意,这意味着大宋百姓的幸福度是很高的,西夏百姓面临横征暴敛一脸穷苦之色。
哪里会像这样每个人都面带笑意,绥德县虽然毗邻蕃部,而且距离西夏也是十分相近的。
可是这里没有繁重的劳役和繁杂的赋税,而且之所以每一任知县都能够维持着这份秩序的原因。
在于官府如同一台巨大机器,而以往皇权不下乡在绥德县是不存在的,乡镇村落之中小吏都与百姓和平相处。
他们的秩序使得他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知县也不过是这台机器的零件而已。
且朝廷对于绥德县的高度关注,使得每一任绥德县知县都是萧规曹随,不敢生出其他的心思。
因为知县一旦有任何的想法,或者想要打破这种平衡,面对的是整个官吏集团和百姓以及士绅的反扑。
因为如今的圈子保证着每个人都在受益,就像是有一个巨大的蛋糕,每个人都划分了自己的那一份,如今有知县想要重新划分自然会有人不满。
变法后所有的收益群体都会捍卫自己的权益,绥德县已经在此扎根十数年不是朝廷派来的一名知县就能够轻易撼动的。
而且绥德县因为有绥德学宫的缘故,这些学子可是有机会直接去往汴京,与朝廷的相公面授机宜的。
这所谓的机宜之事指的是朝廷所创的农学院,要知道根可是在西北的绥德县。
无论是当地百姓还是士绅官吏都是将绥德学宫高高的供起,而且这种认同感不仅仅来自于绥德县而是整个西北六路百姓都将绥德学宫视作了骄傲。
随着绥德学宫的兴盛,西北六路的诸多学子都是以进学宫为荣,外地人说起绥德学宫当地人都会由心的骄傲。
跟在葛易身后的葛重文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就像是从草原部落来到了中原土地一样。
眼中的震惊无以复加,呢喃的说道:“这就是中原之地吗?果然与蛮夷之地有着鲜明差别!”
他自出生后葛家就已经在银州扎根了,自然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去担风险,也从没有越过横山去往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