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秉笔投暗 人或许能控制自己的心却无……(2 / 5)
金不换躬身道:“常师兄。”
常济只向着门里一指:“师父在诗笔亭,已侯你多时。”
金不换于是一阵沉默,过了好片刻,才道一声谢,整肃衣袍,进了草堂。
翠竹森森,青瓦白墙,只有旧诗残画店点缀其间,过得一条长长的夹道,绕过草堂影壁,便上得一条铺满诗文的长廊。
他向前行了一千四百尺,终于见到那座茅草盖顶的小亭。
长廊尽头是一片墨竹林,墨竹林旁则是一片墨色的小湖,湖底投着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笔,诗笔亭便坐落在墨湖东畔。
三别先生正在湖边垂钓。
只是所钓并非是鱼,所用也并非是饵。而是从旁边乱糟糟的一堆诗稿里取出一页来,抓出上面的墨迹,在诗稿变成一张白纸时,墨迹也就被他手指捏成了一枚豆大的墨锭,然后挂上钓钩,随着甩杆的动作,沉入湖水。
墨锭入水顿时又重散成诗稿字句。
湖底沉着的那一支支笔于是跟闻见了什么香味似的,轻轻摇摆起来,带上水波,在湖面上散开涟漪。
金不换见状,便在后方停下了脚步。
三别先生静盯着水面,突然竿稍一抖,他立刻提起鱼竿往上一甩,只见得一支沉漆兔毫小笔如一尾细鱼般咬在钩上,倏尔跃出水面,被三别先生一声大笑,抓在了手中——
以诗为饵,所钓者笔!
“喂了上百篇诗稿,总算咬钩。不错,仲秋八月的兔毫,不焦不嫩不脆不秃,他日作画拿来题字最好……”三别先生看了看,到底满意,只是说完凝视此笔一会儿,却又渐生寂然,末了不免一叹,“我也不知今日是等到你好,还是等不到你更好。”
金不换不知该如何回答,只上前躬身为礼:“弟子金不换,拜见师父。”
三别先生问:“你想好了吗?”
金不换一掀衣袍,竟长身而跪,但取墨竹老笔竖秉于眉心,搭垂眼帘,声音寂定:“弟子想好了。愿奉杜圣遗训,从今日起,为草堂秉笔!”
他叩首于前,朝日在东面升起。
耀眼的辉光如万条金丝,洒向蜀中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