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撰写《三国》(2 / 5)
肯定是贪恋权势的奸邪,就好像是司马懿,呸,就好像是曹操一样。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当一个英雄当怀着对党的信仰,真从无到有的建立了一个女校,给女孩子有获得未来的机会后。
对满脑子只有小资情调的人来说,灯塔都没有这样的圣人,华夏凭什么要有这么纯粹真么牛逼的人,必须要把这人给降格到情情爱爱的凡人中,以凸显人性。
而姜维便是如此,至少在姜维的这份书信真正出现前,姜维到底是奸雄还是忠臣,一直都是有争论的。
尤其现在是奸雄的风评更高,理由非常简单,在晋廷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就不允许有忠臣这种东西存在。
因为每存在一个忠臣,那就是对司马氏的讽刺。
而刘泰除了想继续挖掘些三国历史的真相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便想还三国以公正。
因为,随着刘泰对史家资料的重视,很快便发现晋廷对蜀汉资料有意删减与打压。
历史上,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这段历史,都是以《魏书》和《吴书》为准,对《蜀书》基本上采用能避就避的态度,这让蜀汉资料变得非常稀缺。
显然,晋廷君主也非常明白,对比起蜀汉那充满浪漫主义的治国方式,对比起政局稳定的蜀国朝廷,对比起哪怕灭国后,哪怕降将都想要复国的志向,自己的晋廷太垃圾了。
如果不是曹操给晋廷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让晋廷一开始就获得了远超蜀国的体量,那以大汉的政通人和,怕反晋复汉的起义会络绎不绝。
与之对比,《吴书》里都是些江东更烂的模样,自然要留下来好好对比《魏书》,自己统一天下,这才是理所当然,才是文明战胜野蛮。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裴松之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刘宋皇帝让裴松之去补录《三国志》时,出于国统的正义,裴松之肯定需要多多引用《蜀书》的内容进行注释,从而让这《三国志》更加精准,也符合刘宋国统。
但偏偏裴松之找到的《蜀书》只有几篇残片,倒《魏书》与《吴书》保留的很完整。
这样刘宋王朝哪怕是想把自己续上大汉国统,也会变得很难。
所以,三国英雄留给后代的所有记载,基本上都是经过了晋廷重重审核的滤镜产物。
甚至连蜀书,这种更是属于禁书,让陈寿写《三国志》时不予采用里面的内容,全部自己重新起草新书。
即使如此,已被严重过滤过的《三国志》,都掩盖不了当时大汉的浪漫,掩盖不了魏武的雄谋,还有懒得去掩盖的东吴鼠辈。
而刘泰想得就是让荀绰现在就去努力寻找有关蜀汉的资料,让蜀汉成为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