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公同辅政(3 / 3)
但,小周王姬诵只是六岁小儿,天性好动,没有耐心,也根本坐不住。
在姜王后和一些大臣的提议下,姬旦无奈,只好自己坐上王座,开始摄政,替小周王处理政务。
当然,也不是没有朝臣质疑姬旦,可既然有姬发的遗诏和姜王后的支持,他们也无法反对。至少,他们明面上不敢反对。
姬旦一边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一边向姬奭和姜子牙发出姬发的遗诏,令两人快速回朝,一同辅佐小周王。
此时,姜子牙还在他的封国齐国建都,安民理政。
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让老人民安居乐业。姜子牙不愧是国师,一年时间,就能将齐国治理得充满生机。
首先是用人,姜子牙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其中包括东夷土著中的人才,迅速赢得了齐国上下的民心。并且,他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六守,把人才分为仁、义、智、信、勇、谋等六个类别。
八征,识别人才的八种考查方法,即言辞、反应、诚信、德行、廉洁、节操、勇敢、神态等。
六不用,奸佞,沽名钓誉,假公济私,结党营私,互相拆台,嫉贤妒能,此六种人不能用。
其次是治民,姜子牙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他治理不同地方的部族,尊从他们的风俗,不强制干涉。并且,他逐步推行周礼,循序渐进,让齐民乐于接受。
最后是生产,姜子牙注重发展黍、稻农事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工商业,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鼓励与诸侯国进行贸易。
再说太保姬奭,正在奉命督造洛邑城(今河南洛阳,距离镐京也有七八百里。
按照姬发的意图,洛邑城将来是要作为周朝的国都来建设的。当然,迁都可是国家大事,更是绝密大事,不可能到处宣扬。所以,姬发就将督造洛邑的任务,交给了十分信重的姬奭。
姬奭作为姬发的亲弟弟,自然也被封为诸侯,他的封国叫燕国,封地在蓟(今北京。
你们发现没有,姬奭的燕国,姜子牙的齐国,还有姬旦的鲁国,在当时都是偏僻、苦寒之地,远离政治中心镐京。或许,他们三人具有大才,在朝廷中又是百官之首,姬发对他们有所忌惮,有所防范,也是说得过去的。
因为周朝才立国,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姬奭与姬旦两人作为姬发信重的亲弟弟,才没有与姜子牙一样去封国建都理政,而是让他们的嫡子去封国就任。
姬奭与姜子牙收到姬发的遗诏和姬旦的信件,知道事情严重,主少臣疑,万一一个不好,周王朝或许就会分崩瓦解。于是,他们快速将政务交办妥当,便快马加鞭,朝镐京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