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公元前708-707年(3 / 3)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从之。曼伯为右拒,祭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
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
简单分析一下,周桓王旗下有五支军队,分别是周军、虢军、陈军、蔡军和卫军。周军、虢军由周桓王亲自指挥,坐镇中军;陈军由周公黑肩指挥,为左军;蔡军、卫军由虢公林父指挥,为右军。
这个排兵部署,中规中矩,既无新意,又暴露了弱点。中军最强,两翼薄弱。
五国联军,本就有弱有强,无可厚非。周桓王若能充分调动,将五国联军拧成一股绳,战胜郑庄公,是很有把握的。
可惜,周桓王没有战争经验,手下也没有良将协助。所以,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排兵布阵,就像纸上谈兵一样,只考虑人数,完全不考虑实际战斗力。
而他的对手郑庄公,却是老谋深算,战争经验丰富,一眼就看出了周军的弱点。他命令曼伯(世子忽和祭足分别领一部兵马,攻击周桓王的左军、右军。
他还改变了传统的车战队形,布成“鱼丽阵”,即将原随车后的步兵分散配置于战车左、右、后三方,填补了战车之间的空隙,收到了车步协同相互掩护的效果,攻防更加自如。
战争开始:陈军由于内乱,导致军心士气低落,最先被曼伯(公子忽军所败;接着,蔡军、卫军因为配合不默契,而被祭足军所败;最后,周桓王所在的中军,被郑庄公的中军与曼伯军、姬仲足军合围,导致大败。
周桓王在逃跑途中,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伤。
好在,郑庄公担心继续进攻,会害死周桓王,成为千夫所指,遭受诸侯共同讨伐。
于是,郑庄公及时下令停止追击,并主动派大夫祭足去向周桓王道歉和慰问,表达言和的诚意。
兵败了,自己又受伤,周桓王心中虽有万千怒火和不甘,也只能接受现实,罢兵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