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知行合一(1 / 3)
伯仁看着姬昱思考的样子不忍打扰,他脸上洋溢着喜悦,用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话在说:“想不到我在临死之前还能让王孙引起思考,不管是对还是错,我的死也会有价值了。”
姬昱良久之后睁开双眼,苦苦思索的仁义也有了答案,他在马车上所思考的道理在此时也全然明白。
“你的行为是错误的,只能说勇敢,不能称之为仁。”
伯仁早就料想到了这样的回答,他又问道:“您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呢?我为了自己的道义而杀人,不能称仁的话,那我所行的道义又算什么?”
姬昱悟仁之后只觉得神台清明,往日所不能够明白的事物在此刻都有了答案,这是一种很玄妙的状态,他不敢浪费这样的状态,顺着思路自然的开始言说,把他思索中所想的一一道出。
“仁义,当是为爱人。仁之一字,原本就是两人之间传播的爱。
仁者,爱人。义者,为爱人而行。仁是义的本,义是仁的行。
道义,是爱人的行为所遵从的道,是仁的规则。
德行,是传播品德的行径,是仁的血脉。
没有仁,就没有德。德是依据在原本就是仁的根本上延伸出来的产物,没有仁,德就是空的,如果为了德行而去做好事,这样也不能称之为德行。
而贤,则是用于评判一个人的仁到了什么地步。
一个没有能力的庶人,在做好分内之事之外能够好好的爱人,这也是仁,也能称为贤。
而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德和贤就要与之提高仁的标准才能评判。
是否为仁,这一点存在于自我的主观,就像帮扶他人而没有动私心,不求回报不掺杂利益;而对于高贵者来说,仁在爱人和爱国。对于国君来说,仁在于爱两者之外更要爱天下;则有所爱者为仁。”
伯仁听后不由狂笑。
“我总算知道什么是仁了!我总算知道什么是仁了!”
身旁的鲁人也在默默言语。
“爱人为仁,伯仁没有遵从爱人的原则而在忍受不了之后将人杀死,是不仁。哪怕是他是为了王孙的名义,那也是私欲,有了私欲,就不能算真正的仁,我也懂了。”
鲁人乙问王孙昱:“那怎么样做到真正的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