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时代性(1 / 2)
第243章时代性
(本章写得有些深入,希望能让大家看清楚局势)
姬昱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因为他知道一旦停下,前进的动力便会消散,改变世道的心会遭受到磨损。
有人将短暂思考所得出的结论称之为“文明”,将历史肢解分离,将古今本外的历史和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割裂,只吸取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却对事物的本质放之不提。
这类人说的文明不是后世常乐谈的华夏文明、希腊文明,只是一种依据抽象的思想总结出的概念;
文明一词也可指示为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人类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总和。例如诗中划分的唐风、王风之类,在各国之中,也有学者在依据其中特性不断深究本国的文明,这类人是礼官,也是有名的贤人。
这些人一直在研究,只是所研究的范围一直都是放眼在本国中一定的历史范围,从而形成一种抽象的概念。
也因为这样的抽象,无法用文明去分析文明;对于不同时期的现象,也只能通过后来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过程,相互联系,消亡的原因和影响。
可在姬昱不断深入思考之后发现,这类人只不过是在以“看戏”的方式进行剖析,如王室和各国之中的太史、宗伯等,喜欢将本国文明的辉煌放到一起进行歌颂,将敌对的国家生成的糟粕也放在一起,便于国人进行批判。
如秦人好斗、楚人无礼、晋人骄傲等,都是这些人为了歌颂自己本国的文明对他国进行批判。
可他们都不会去想这些文明的精华和糟粕是怎么来的,也不考虑众多国家实际上是否同时兼具两者这类事实,只是匆匆忙忙的下一个结论。
“看,我们的祖辈多么伟大!他国之人有多么低劣!”
正是这类结论,让华夏之国不能彼此友好相处,看似各国都有了彼此的发展,可却不能容纳他国的思想,所以国家之家会有冲突和矛盾,小国林立却不能抵抗,而大国有着实力和本钱能够吞并周边的小国;强者愈强,而弱者只能遭受吞并的下场。
人类也是动物,有着兽性和贪婪,崇拜弱肉强食,身边有着弱小之国,早晚会想方法吞并。大国已经开了先例,从早期楚国兼并蛮夷造就的空前国力,再到晋献公在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都说明了国家强盛需要足够的领地。
晋国的强大让各国都有所羡慕,在扫平虞、虢两国之后,打通了通向河南的通道,不仅扩张了本国的版图,还使得自身愈发强大。
在混乱的时代,掌权的天子不能在实际上整顿天下,原本固有的秩序变得不再适合当前的现状,诸侯的欲望得到空前的膨胀,礼崩乐坏的形势就能证明王室已经在天下失去实际效力,各国开始设立自己的律法,自己的制度规则。
导致这一切的形成,终究还是归结于已有的阶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