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女令姜,银台采风(2 / 3)
如果没有柔嘉公主,就算王家如他所愿,遵守“交易”,也保不住有其他人想要浑水摸鱼。
沈仙一介假子,与柔嘉公主毫无瓜葛,天上地下,根本够不着。
但与他亲近的王令姜,却与柔嘉公主关系莫逆,这就是沈仙的算计。
尽管猜到了事实,王令姜却没有责怪之意,反而露出几分愧意:“小叔爷,你离开京城后,恐怕暂且不能再用‘王诩’之名了。”
“我与柔嘉公主虽情同姐妹,但此事牵涉天子、朝堂,她也不方便出面,这块牌子,她已经尽力了,也是她唯一能做的。”
“小叔爷,这段时间,你怕是要受些苦,你放心,我会尽快……让你从王家这个旋涡中真正挣脱身来,为你正名。”
“银台司,采风吏……”
沈仙早已决定复归宿世之名,并没有在意能不能用“王诩”这个名字,闻言只是晃了晃手中玉牌,轻轻拍了拍她头上云髻:
“虽是小吏,却是个清贵的职司,我本以为,要从此流落江湖,东躲xz,有了这个身份,市井坊间,谁见了我不都要奉为座上客?哪里有什么苦?”
银台司,大业朝廷一个很特殊的官署,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各州各地方官员上奏朝廷的奏疏、汇报当地治政大小诸事的文卷,都要归流于此。
不仅如此,司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职司,散布天下,游走各地,采集风土民情,汇总入京,以供朝廷了解民间,通常也为史官修史提供便利。
这便是“采风吏”。
虽不是官,却也是十分受人尊重的清贵职司,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的。
相传此职司渊源十分古老,是古时一种名为“采诗官”的存在发展而来。
采诗官以采风作诗为名,游历天下,搜集民间百姓疾苦与呼声,编纂成诗,以诗词歌赋,上陈民情,下布教化。
所以“采诗官”个个文采风流,才气出众。
发展到如今,几经易变,就成了“采风吏”。
看似由“官”变“吏”,但职司却没怎么变,且更完善了许多。
“观民风,知得失,察盛衰”,下流上通——这就是采风吏。
唯一从不曾改变的,就是这个职司的要求,也是世人对采风吏的固有认知——非文采风流,才气出众者不可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