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3)
“洪老,自己的儿子,自己管着,朕的儿子,朕也自己管管了!”隆庆帝说道,没有理会洪承绶的话。此事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莫说杀鸡儆猴就是拿刀架在那些人脖子上,那些人也不见得能害怕。
洪武听到隆庆帝的话,起身走到洪承绶面前,洪承绶缓缓抬起头,只听到啪啪两声,洪武甩了他两个耳光。
“行了,金殿是议国事的地方,不是你打儿子的地方,有事回家再说。岭南的事还没说完呢!”隆庆帝摆了摆手继续道:“岭南出了那么大的事,错在朕。这些年朕将重心放在了北阳,忽略的江南。如今江南世族林立,门阀如雨后春笋。如今又大敌当前,北阳想要为水河畔养马,江南又动荡不安,为今之计,是既要攘外外又要安内。北阳的战要打,江南的乱也要治。江南之乱无非两点,第一:门阀世族,第二文豪世家。谁说说,怎么解决江南的事。”隆庆帝问道,岭南两县的事好似被他一笔带过,李子风知道,隆庆帝在给他台阶下,再问下去恐怕收到这些人群起围攻的就是自己了。
“江南,长江以南之地。自古便是粮食和文人盛产之地,也是如此,江南士族文豪居多形成了江南的大家族,笼络了当地的商业发展。沿海四省的港口,两淮之地的盐铁,岭南的稻田都是不小的产业。先前我们重视与北阳的战争,忽视了这些东西,导致如今朝廷要收回这些也要费不少的人力。今年掌印大监,同海外诸国谈下的这么一笔大生意如果沿海四省的港口码头不能打通,那与海外经商的这首次买卖可能就要失信于人。做生意,最讲究信用。所以今年这第一笔海外生意一定要对海外诸国实现,否则以后,大夏的声誉恐怕就要遭到这些海外诸国的讽刺。”太子忽然说道,他这些话与李子风相差无几。
“那太子以为如何?”李子风问道。
“下江南,打通沿海四省的港口,与海外诸国通商,将我们的货物运往海外销售。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从中谋利,来年北边战事的经费就没有那么紧缺了。”
李子风不禁一笑,这些话不知道是谁教太子的,有头无尾。隆庆帝不禁皱眉,这时洪武终于坐不住,起身道:“陛下可派文信侯再次下江南,岭南这么棘手的事,文信侯处置的游刃有余,老臣想着沿海四省小小的士族文豪,也难不倒文信侯。”
果真是个老狐狸。
“如今李卿管着大理寺的事,再下江南恐怕会耽误大理寺的事务。洪老,你以为李卿下江南后,谁适合代理大理寺的职务?”隆庆帝问道。
这才是洪武真正的目的,一箭双雕,既能将李子风调离京都又能把大理寺据为己有。
“少卿赵文年可胜此任。”
赵文年?大理寺少卿赵文年?想不到这大理寺内,藏了这么大的个官职的内鬼。
“赵文年?经验不足,不堪大任。朕倒是觉得萧何年不错,这几年北镇抚司在他手里管的不错,李卿南下之后,大理寺的事务就交给萧何年去打理把。李卿可有异议?”隆庆帝看向李子风,李子风行礼道:“臣遵旨。掌笔大监总管北镇抚司,又兼着大理寺的职位,查案办事两不误,如此甚好。”
“陛下,掌笔大监管着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如今再兼着大理寺的职务,老臣恐大监无心分神,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大理寺管着大夏一十一省的案子,日夜操劳。掌笔大监又顾着海外的生意,这哪能分身啊?北镇抚司和大理寺不能混为一体啊。”洪武紧上前说道。众人见洪武冒死进言,众皆跪下,恳请隆庆帝收回成命。洪武知道,前番折了个林中良,这次又将赵文年暴露出来如若赵文年做不了这个大理寺卿的职位,恐怕手底下有些人就要坐不住了,这才让洪武敢冒着触怒龙颜的情况下进言。
赵文年是自己安插在大理寺内的一枚棋子,就等着钱文升下台后,能将赵文年推上去,岂不知半路来了头病虎,将这差事霸了去,如今这头病虎挪位,岂不是良机?太子在心中想到,随即上前,叩首拜道:“儿臣附议洪老的建议。赵文年任职少卿也有多年,大理寺中各项事务也熟悉,掌笔大监一个宫内大监,兼着大理寺的职位,实在不好。”
隆庆帝看向李子风,好似在寻求救援。李子风知道这是陛下在给自己下的圈套。如今朝中上下皆知自己与二皇子交好,这大理寺卿的职位给了掌笔大监,与给二皇子有何异?既然如此,对自己又有何异?李子风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查二十年前的旧事,那这大理寺卿的职位一定不能落入别人手里,大理寺内的档案宗卷,如果落到那些人手上,那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辛苦就全白费了。隆庆帝这是逼自己与那帮人划清界限,只是自己身为李府的世子,李府的文信侯,这界限还不够清楚吗?
“洪老?”李子风探头轻声唤道,匍匐在地的洪武抬头看了看李子风,李子风笑了笑,心道:这老东西的这个模样,真像一头老王八!
“文信侯有事?”洪武见李子风直笑不语,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