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有家的味道,鱼脍与刺身(1 / 3)
曹爽望着还在准备鱼脍配料的孙鲁班笑着道:“即便洛阳有很多食肆也有鱼脍出售,
但是为夫还是以为只有几位夫人制作的鱼脍最是美味,哪怕是制作鱼脍的鱼的品质不如外面那些有名食肆的,但也最有家的味道。”
孙鲁班手上的动作没停,娇笑着道:“夫君可真会哄妾和姐妹们开心,妾身的手艺可比不上那些食肆中的厨娘,不过夫君这话即便是假的、吹捧妾和姐妹们,但听着也能让人很舒服。”
蒹葭也笑着道:“夫君就会骗人,妾等的厨艺怎会比得上那些专门做菜的厨下儿,只不过有家的味道倒是真的,外面食肆里的饭菜可没有。”
《鱼品》中文字记录最早的鱼脍是生鲤鱼片,而最早进入饮食市场的鱼脍也是生鲤鱼片,东汉时鱼脍已出现在餐馆里。
到了唐时,杨晔在《膳夫经》中更是将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等;头等只有鲫鱼、二等的鯾鱼、鲂鱼、鲷鱼、鲈鱼,三等的鲚鱼、味鱼、魿鱼、黄鱼、竹鱼。
杨晔的观点见仁见智,众人口味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
杜甫食鲂鱼做的生鱼片赞“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鲂鱼如玉鲙第一”,清代名医王士雄主张做生鱼片“青鱼最胜”,“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鲜美,开胃析酲”。
鲻、鲷、魿为海鱼,鲤、鲫、鲂、青、鯾、味、竹为河鱼。
黄鱼为咸、淡水两栖鱼类。
鲈、鲚也是海鱼,但在生殖季节要洄游淡水里产卵,产地主要在淡水区域。
以上鱼名均为古鱼名,与今鱼名不能完全对应;鲚鱼古代又称鮆鱼,今名刀鱼或风尾鱼、黄鱼今名中华鲟、古藉中鲈鱼为今名为松江鲈鱼,属杜父鱼科。
现常见于菜市场出售的鲈鱼,是与松江鲈鱼大相径庭的没有洄游内河习性的海鱼,属鮨科。
看着那鱼脍,让曹爽想到了后世的刺身,中国鱼脍与日本剌身取材不同,但皆源出中国的鱼脍,
因地域限制剌身大多只能用海鱼,如今却是因福岛核污水排海不能食了,变成了福岛刺身,而鱼脍大多用河鱼或是在淡水区域中的洄游海鱼,受污染的威胁小一些,
日本料理剌身是生鱼肉条块,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才切得薄如纸可透视盘面的花纹。
而中华古代鱼脍切得愈薄愈好极为考究,进一步切成细丝便称“脍缕”。
曹植《七启》赋中:“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
讲的是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縠(皱纹的丝绸),松散得像雪花,轻得能随风飘扬。
切生鱼片专用术语:“斫脍”。
斫脍时砧板面铺白纸,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