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狱夜话国邦(2 / 3)
“家者,国之小者;国者,家之大者,家合为国,国分为家,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君明治其国,臣能治其家,君臣上下共心,方能惠国惠家,惠民惠天下。家国一体,若无德之君治其国,则必速亡,持其家,则家必败,究其因,乃未修其身。故为君者,当正其心修其身,而齐家治国,继而平天下!为臣者,亦当在其位尽其事,以家为样,助君治天下,杨某既为我朝重臣,当以家为始,以国为终,为国家尽犬马之力!敢问阁下为何有此一问?”
见杨维反问,鬼面却不做回答,只是又追问。
“既然无德之君治其国,则必速亡,今昏君当道,敢问杨大人,为何明知所效非明君,为何执迷不悟?”
杨维答:“君也好,臣也罢,皆应各尽其责,我为大明朝臣,理应效忠大明,亦实效忠大明而非大明之君,君明君暴皆是国家运数,然为臣,自当做能臣做忠臣,而非佞臣庸臣!古有孔明扶蜀汉,其忠乃忠于蜀而非忠于后主,即便明知有违天时也不惜死而后已,我为大明只是略尽犬马,何足道哉!”
“即便丢掉性命杨大人也在所不惜吗?!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难道就真的值得你如此吗?!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佳木而栖,良臣择明主而仕,杨大人满腹谋略,为如此苟延残喘之国家枉送性命岂非惜哉?!”
“既已生在大明,那杨某这条命就属于大明,有何惜哉之说?!阁下有阁下的明主,我有我的国家,咱们各自为营,井水不犯河水,又岂不美哉?”
“杨大人此言差矣!孔子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天下若有多国,必有争抢,有杀伐,有兵荒马乱,如此一来天下何谈太平,何谈民生?!”
杨维一听,哈哈大笑。
鬼面不明所以。
“杨大人有何可笑,鬼面所言难道有差?”
杨维笑罢,道:“据杨某所查,如果杨某没有猜错,阁下年岁可是弱冠有余,而立不足?”
“杨大人此话何意?即便如此又当如何?!”鬼面见被猜中了年岁,略有心虚。
杨维答:“此话出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孔子云:‘“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此言意为告知他两个弟子辅君不利,不能帮助自己国家兴旺让小国臣服反而默许国家兴兵征讨其属国,阁下所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言中‘有国有家者’乃指诸侯与大夫,而非天下国家,我见阁下对此文一知半解故而便猜阁下年岁,不知杨某可否猜中?”
鬼面见被人揭了短,更加心虚,但也不禁对杨维心生敬佩。
“果然是杨大人,但孔子也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杨大人较我年长,若论学术自当不如杨大人,自向杨大人讨教。”
杨维见对方谦虚,也收起了笑容。
“讨教谈不上,只是阁下还未回答我的问题,为何会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