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第四十六章 羽林右卫(二)(1 / 3)
“陛下,汤药快凉了。”武皇后小声提醒道。
李治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放下手中奏疏,伸手自龙案上拿起一个精致小玉碗,将其中汤药一饮而尽,随即又接过王伏胜呈上金杯,以清水漱口,最后轻谓叹道:“良药苦矣!”
“龙体为重。”武皇后道:“‘医道院’新晋药方颇有良效,陛下近来气色上佳。”
“皇后所言甚是。”李治颔首言道:“学堂‘医道院’精研之下,终有所获,朕心甚慰。”
“皇家学堂历来尊崇‘致用’二字,如今看来,不负也!”
“嗯——”李治轻轻点了点头,跟着道:“算学、医道、格物等皆有所成,皇后所言,正是如此,也不枉‘皇家’之名。”
说完,李治似想起一事,问:“听闻高卿家自学堂征询军务而归,可有上奏否?”
“奏疏未呈,‘政事堂’尚无定论。”武皇后稍作停顿,继续道:“事关重大,唯陛下方可定夺。”
“‘羽林左卫’分驻天下以震宵小,‘羽林右卫’征战八方,看似上佳,然耗费甚大,朝中……恐非议也。”
自李治龙体欠安,武皇后涉政事、进谏政务以来,一些原先不是特别清楚的事情,现在,都明白了。
如“大唐军制”。
根本是“府兵制”,其最为核心的一点在于,大唐朝廷以土地作为筹码,交换男丁战时为军,闲时为农,再辅以“勋官”、分享战利品等奖赏方式,让士兵们为国热血征战,朝廷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来供养军队。
这一套起源于“北周”,完善于“隋朝”的军事制度,在大唐开国年间,作用明显,效果惊人!
但是,随着天下太平,人口激增,“府兵制”弊端逐渐显现,首先是土地不够分,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富庶地区,已经出现很多没有土地的流民;其次,由于亦农亦兵,当然出现操练不足情形,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随着军械质量和产量提升,富裕人家和贫苦人家的“府兵”,在武备上差距更为明显,而且越来越大,导致真正的战争中,穷苦出身的“府兵”,因为装备较差,战损更高,且获得军功与战利品,更为艰难。
昔年,李治白龙鱼服“卫岗乡”时,与谢岩、李绩等讨论过“军制”,也清楚知道解决方法,只因事涉国本,致使一拖再拖,变革缓慢。
如今,“高句丽”战事进入对峙阶段,要想快速破局,唯有动用“火药”。
可是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的使用,除了谢岩与冯宝,大唐高级将领再无第三人,因此,李治斟酌再三,权衡多方利弊,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只是缺一个引子。
武皇后并不清楚皇帝丈夫心里的真正想法,但却知道,皇帝授命高远定军略,必有深意,故而进言道:“朝中非议,不过人云亦云,高卿家胸有锦绣,腹有良策,何不下旨令其从速,战事紧迫,耽误不得。”
“皇后所言,善也!”李治意念电转之下,沉声道:“传旨,两日后临朝。另,宣召谢、冯二卿家入朝,不得迁延。”
“遵旨——”王伏胜适时躬身应下。
普通的朝会是为“常朝”,参与者皆大唐重臣,那才是真正黜置国务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