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长安(一)(1 / 3)
甭管“臭味”或是“趣味”,冯宝忽然发现自己怎么和许敬宗、李义府之流似乎非常“合拍”呢?
“难道说,我天生就有当奸臣的潜质?”冯宝随即自我否定,猛地摇了摇头,暗道:“管他娘的奸臣忠臣,还是警官说的对,咱只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我华夏民族就成了,其他的不用多想。”
心里打定主意后,冯宝便不再胡思乱想,和以往一样,继续开启他最喜欢的平平常常生活模式。
“卫岗乡”是忙碌的,每天都有无数的货物通过官道、涧河来往于关中和“洛阳”,冯宝信步走在街面上,东张张西望望,时不时与相熟的人打个招呼,或者停留在某家商铺,和掌柜的说上几句闲话……
谢岩去“长安”已经有不少日子了,虽然一直没有消息,但是冯宝并不担心,他不认为皇帝会拒绝谢岩的请求,毕竟那都是正当合理的要求。
眼下冯宝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两日后的学堂考试以及随后到来的放假;二是由冯宝主导并提供创意,五名学堂先生和三名说书者共同参与的大唐版《三国演义》编撰工作。
冯宝与许敬宗合作的茶楼,黄守义已经开始找人建了,地方就在娱乐区里,要不是冯宝有份参与,洛克然压根就没有打算给黄守义一块地盖茶楼。
现在的“卫岗乡”里,最值钱的就是地,尤其是娱乐区、作坊区和仓储区,想在这三个区域里面弄快地,已不是钱的问题,完全靠的是人脉了。
来自“长安”和“洛阳”两地的官员以及豪门大户,无数次差人来找过谢岩,结果都是由罗汉易和杨登两人出面,好吃好喝好招待,唯独没有答应“地”的事,原因也只有一个,现在确实没有,只能等乡里日后有了新的想法,或许才会提供新地。不是良田的土地,头一次让大唐人感觉到了它的价值所在!
要说土地、房子值钱以后,最开心的人是谁?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是大内总管宦官王伏胜。
谢岩进了“长安”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请求觐见皇帝,而是先去拜访了刘仁实。
谢岩得刘定远推荐,得以执掌“武平堡”军,继而一步一步走上朝堂的事,原本就不是秘密,故而其与刘家交好,当然也成了情理之中,正因为知者甚众,刘仁实也就没了顾忌,将位于“安邑坊”的一处宅院赠予谢岩,当成其日后在“长安”的落脚之处。
谢岩当然不会白拿,明确告诉刘仁实,自己此来“长安”,除了办理政务外,还有一件要紧事,那就是改进“城西营地”内的那座“炼钢炉”,待其完工后,所产之农具,以及提供给“军器监”的铁锭,都交给刘家进行贩售。
刘仁实是军中将领,自然知道“军器监”早已经掌握新式冶铁方法,但奇怪的是产量一直很低,每个月都需要从“卫岗乡”订购大批铁锭,刘家接手此桩买卖,无疑是天大的好事,简直就是包赚不赔的好买卖!
不管出于刘、谢两家的关系,又或是感激谢岩的好意,刘仁实对谢岩此次欲办之事极为上心,他仔细考虑过以后,告诉谢岩:“以‘卫岗乡’今日之繁华,增配官员一事,朝中应当阻力不大,估计不难通过;可增加巡逻队队员一事,老夫以为,几乎没有可能。”
谢岩心里也知道此事难度很大,可是“卫岗乡”目前人太多,治安的压力很大,如果不能通过增加人员,实施有效管理的话,出问题应该是个大概率的事,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试图争取一下。于是问道:“难道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变通的方法?”
刘仁实倒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沉思,很显然,他是在记忆里找寻什么……
良久之后,刘仁实缓缓言道:“昔日,边境危急时刻,通常军政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往往军队也要参与到地方事务中,‘卫岗乡’情况特殊,使用军队以维持秩序,应该也能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