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孙承宗的第一把火(1 / 4)
六部之首的吏部,下属文选、验封、稽勋和考功四个清吏司,每司原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
后来文选司和考功司分别增加了一个主事。
连同尚书,左右侍郎在内,加上负责催督、稽缓、勾销和簿书的两个司务,吏部有品级的官员,不过是十九个人而已。
但这十九个人,说让你升就升,让你降就降,有决定大明千万个官帽子的权力。
其中又以文选司和考功司为重。
前者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能决定你能去到哪个位置,后者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能决定你的考评是否及格。
吏部都是一等一的肥差,没有过硬的关系网根本进不来。
坊间戏称,文选司和考功司五品郎中,给个从二品的布政使也不换。
现任文选司的郎中,叫李尧德,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而且还是排名靠后的。
按照惯例,李尧德这个会试排名,应该被派到地方当知县。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李尧德是山西人,他的座主前首辅韩爌也是山西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李尧德当年进了吏部稽勋司当六品的主事。
一年后调考功司主事,两年后迁验封司员外郎,之后再进文选司郎中。
吏部的四个清吏司,李尧德是去了个遍。
哪怕他的座主韩爌被排挤出朝堂,阉党大行其道的时候,李尧德依然能够坐稳这个文选司郎中的位置。
原因在于李尧德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尤其擅长说场面话,无论是上级还是下属,与他相处之后没有不称赞的。
李尧德的业务水平做得实在是太好了,这里指的不是他选官用官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对每个官位能够获得的利益,算得明明白白。
前任吏部尚书周应秋公开卖官,背后的操盘手就是李尧德。
李尧德府上有几个账房师爷,将大明地方的各个官职能够捞的油水,几乎是算的不差分毫。
由此明码标价卖官,自然是上上下下都满意。
周应秋下狱之后,居然也没有将李尧德牵连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