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参加文体比赛(1 / 1)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相处久了,便会产生情感。谁忍心离去?谁能够割舍呢?然而,牛犊断奶就得离开母亲,鹰雏长满羽毛就得飞向天空,箭搭在弦上就得射出野外,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在成长的路上,人们犹如乘坐一列奔驰的火车,从上一站到下一站,人们将接触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事物,将重新与人建立新的友谊。诚然,那段曾经经历过的往事,那份曾经结下的深厚情义将渐渐远去。但是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当人们再次相遇的时候,当人们再次回忆起它的时候,它会重新燃烧,释放能量,成为助推人们前进的动力。
……
离开学校后,同学们都分散了。满怀离愁,带着那份情谊,大家都踏上了新的征程。有的继续升学读书,有的则自谋生路。
当时,教育已步入正轨,凡入升高一级的学校,都要通过统一考试。由于教育资源紧缺,高一级的学校比较少,由初中考入高中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由高中考到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城东中学虽然已办起了高中,但比起老牌的县城一中和外地有名的中学来说条件差多了。我选择报考县城一中,与班上几位同学都被录取了,但遗憾的是没有分到一个班,彼此间几乎中断了联系。
到了高中后,学习明显比初中的时候紧张,老师管得很严,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嬉笑打闹了。当时高考已经兴起,学知识,讲知识,重视人才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学校成了人们最关注的场所,每到大中考试,全县的考生都汇集到城里,旅社住满了,饭店挤满了,警车、救护车也开到学校。一到考试结束,学校瞬时涌出考试大军,铺满路面,闹哄哄的,连续几天,城里都像赶场一样。人人都在谈论高考,人人都处在考试的文化氛围中。
由于受到时代的冲击和影响,学校纷纷掀起了学习的高潮。过去推荐上大学,现在靠成绩上大学,过去工作靠关系,现在工作靠文凭,一切都向有知知,有能力的学生敞开了大门,没有障碍,不分贫富,不讲关系,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否考上大学,有美好的生活,全凭自己的本事。因而学校里学习气氛非常的浓厚。
我们除了白天学习外,晚上还要晚自习,周末还要补课。我的学习基础虽然不牢固,但脑子还算灵活,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参加高考的时候,我奋力冲刺,结果考上了省农学院。这个学校虽然不出名,但对于我来说已算幸运的了。因为当时录取率很低,我们县近两千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中专的只有百余人。而且一旦考起了学校,国家包分配工作,也就是说,考取了学校,意味着今后将步入仕途,有美好的前程。可以说,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我的父母虽然都是干部,但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爸爸的文化是在部队里学到的,只能看报和写简单的信。妈妈的文化是在街道扫盲班学到的,她只会看报,不会写字。因为他们缺少文化,所以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在我读书期间给了我大力的帮助和支持。如今我考取了大学,他们愿望得以实现,非常高兴,见人就夸我聪明。
过后,我回学校查看了一下我的考试成绩,发现我的考分在学校里排名第八名,我又看了初中一起升上来同学的成绩,除了郑少强比我考得好以外,其他的同学都没有我考得好。当时我简直飘了起来,内心的喜悦难于言表。我迅快把我的好消息告诉熟悉的人,让他们分享我的高考成果。
当时,能考取大学是件十分光荣和了不起的事,谁家有孩子考取大学,都会受到人们的热议,说这家祖坟冒青烟了,说他们的父母生了个聪明的孩子,从而对他家另眼相看。我的父母十分高兴,那几天特地为我做了很多好吃的饭菜。亲戚朋友们也来向我祝贺。
我也为此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虽然家境不错,以后可以仰仗父母的人脉找到出路,但哪有自己奋斗找到工作有面子呢?况且我还有两个弟妹,他们已读了中学,我考取大学作表率,可以激励他们奋发地学习。
但是,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却有几分失落孤寂。在外校读书拼搏了这么几年,我虽然遇到了不少的老师和同学,也经历了一些人情世故,但似乎什么印象也没有。反倒是初中时候的老师和同学让我怀念。我不知他们考取学校没有?具体情况怎样?
我高考结束后,我到处打听到同学的消息,知道有几位老同学考取了学校,有人考取的还是重点大学。但读什么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呢?我不太清楚。还有其他老同学现在怎么样呢?刘老师又怎么样呢?唉,几年没有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