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备战(1 / 5)
东安县学现在学生也并不算多,男生有一百二十多人,女生这边这之有二十多人,只有男生总数的一个零头。
这还是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以后的成果,而且还是沈墨的起家之地,真正的革命老区。
至于老师,男校总共也只有三个老师,女校则是颜如玉一个女老师。
生源的话,农兵家属和乡绅子女大概各占一半左右,普通的百姓子弟也没有几个。
倒不是说没有批给他们名额,这方面是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上学,而且吃住都是官府承担,甚至还不要学费,但是却依然没有多少普通百姓愿意把孩子送来。
在大部分人看来,就算不要钱,可是送孩子去上学就等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有那功夫,还不如还孩子多帮家里干点活。
东安县衙也很无奈,报到了沈墨处。
沈墨认为这些百姓是没有看到上学的好处,所以才会这么短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能苛责他们有多么长远的眼光的,他们往往看重的都是眼前利益。
换句话说,孩子上了学能有啥实打实的好处?这对他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沈墨也也没有下令强行征收生源。只要第一批学搞好了,有了好出路,到时候这些人能就会争着将孩子送到学校的。
县学的教学内容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认字和识数。能读写常用的汉字,能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就算是可以了。
第一批学生的学制是半年到一年,半年后会进行第一次大考。
考试合格的学生如果年龄达到十四岁以上,愿意进入衙门当小吏的可以直接分配到衙门去实习,如果对学习感兴趣的到时候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府学去深造。
沈墨目前已经开始下令在永州城筹办府学了,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潇湘书院”,因为湘水和潇水在永州交接而过的缘故。
目前,东安县学已经开学将近一个月了。
沈墨打算找个时间回去视察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建立学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但是这却需要时间。
所以沈墨同时继续吸收那些拥护支持荡寇军的士绅家中的子弟充入各级衙门充当实习吏员,一方面缓解了人才荒,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这些士绅的一种示好和拉拢。
虽然沈墨是以打土豪分田地作为基本政策的,但是却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乡绅基层一网打尽,彻底的站在乡绅们对立面。
那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不符合荡寇军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