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 共赴国事(1 / 5)
对奚免来说,万石粮仓的建设工程不可不谓浩大。
想要建成标准的里邑万石仓,至少需要大竹里邑近五百口的男女老少再干上两三年。
其中还要保证军田耕种、道路扩建等种种要事不能被耽搁下。
但他们付出辛劳的结果,到头来根本不能派上用场,这让奚免觉得在做无用功。
与其费时费力地修建不实用的万石仓,还不如开垦良田,兴修水利。
正是抱着这样想法的奚免,觉得卫弘的言辞举止十分温和,才大着胆子提出建言,觉得每座里邑修建的仓廪容积在三千石足矣。
当奚免翘首以待卫弘回答的时候,却听这位卫将军将目光看向自己问道:“老丈,若是良田,收成又当如何?”
“良田?”奚免不知何意,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道:“若是上等的熟田,可亩产三石。只不过大竹里邑周边的这些生田,没有几年的用心打理,根本就成不了熟田。”
卫弘又问道:“那军户一家能耕种多少田地?”
奚免答道:“五十亩。”
战国时,魏国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
此话不假,李悝所处的魏国,当时采用的是魏小亩,不及如今汉亩的一半。
如今南中诸郡的生产水平,并不比当时中原腹心的魏国好多少,小户制的五口之家能治理好五十亩田地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南中诸郡的大多数地方,地势起伏,山林茂密,原有耕地并不多。
出于种种考量,卫弘设置的每户租种军田的上限暂时是五十亩,这些都是亩产三石的良田标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换算成七十五亩中天和一百亩的下田。
大竹里邑周围的田地就基本是初种不熟的生田,也就是下田。
不过看这奚免年纪大不识字,只回答五十亩的上田标准,应该是不清楚官府的公文内容。
卫弘对众人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大竹里邑初建,自是产粮有限,可若是日后里邑周围的田亩都变成了良田,能够亩产三石……甚至更多,你们有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