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会(1 / 2)
两人携手上楼,邓源心中的忐忑已经平复了。什么狗屁文会,就是同学会嘛,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饭后给班长转账,就这么点事。
上了二楼,邓源也着实被震住了。宽敞的大厅摆了七八张桌子,桌上摆着干果蜜饯和酒壶。几十名秀才或站或坐,有的在高谈阔论,有的在低声细语,还有的把酒临窗,魏然而立。
这是他这辈子见过的秀才最多的一次。
顾名俊左右张望一下,拉着邓源来到一张居中的桌边。其兄顾时俊已经坐在那里了,依旧是板着一张不食人间烟火的臭脸。旁边还有两名秀才,正在小声交谈。
众人见礼,顾名俊介绍了新朋友邓源。落座后,又闲扯了片刻,忽然大厅静了下来,一名矮瘦老者从楼梯口走来。
顾名俊低声告诉邓源:“这位就是县学的何教官。”
何教官一边走,一边团团作揖,显得很是谦和,一开口更是谦和:“今儿是雅集,众位先生都在,我学生很是欣慰。”
这个年代称呼上卑己尊人,即便是做到督抚官的,有时在下属面前也会自称“学生”。但教官的语气中丝毫听不出师道尊严,邓源便委婉地问顾名俊:“教官怎么如此客气?”
顾名俊笑道:“他本也只是个秀才的底子——考中秀才那一年已经四十岁,后来乡试三次落第,堪堪已经五十出头。幸亏朝廷有制度,许落地举人充任教官,这才到了昆山县学。咱们昆山的秀才,有几个是在官学里读出来的?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若非这一任提学官是他昔年座师,只怕还是走在街上也没人和他打招呼。你说,他能不客气吗?”
邓源有些明白了,这相当于高考落榜生担任了教育强县公立中学的校长,怪不得如此谦和。
两人窃窃私语时,教官的开场白已然说完,在邓源旁边一桌落了座。
一名执事喊了一声,楼下几名役夫托着大木盘上来,给各桌摆上几样凉菜,有咸鸭蛋、肴肉、盐煮笋、糯米藕。近来邓源嘴已经吃得刁了,见这几样菜不合口味,便只象征性地夹了两口,放下筷子等热菜。
转眼酒过三巡,何教官起身,从怀中掏出一篇自己做的时文,说是“抛砖引玉”。
读完,场中各位秀才很捧场地交口称赞,而邓源则明白了为什么老先生科场蹭蹬。何教官是个实诚人啊,说抛砖引玉,抛出来的还真是砖。
这些日子邓源通读了十几篇进士墨卷,也算有了些心得。虽然自己写不出来,但初步具备了对别人指手画脚的能力。
然后又有两名秀才读了自己的大作,则被大家一致定性“本年的案首跑不出二位”。第三名秀才展示之后,再以“案首”呼之已经不真诚,干脆就是下一科的解元。
闹腾半日,邓源同桌的一名秀才忽然高声道:“这里有一位远道而来的学兄,不如咱们请教一下,以它山之石,攻一攻昆山之玉。”
众人哄堂大笑。虽然此昆山非彼昆山,但这秀才一语双关,有几分妙处。
邓源则恨不得把这厮的嘴撕烂。本想悄咪咪观察一下这个时代的儒林众生相,岂被人家一把推到了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