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魂多无名(1 / 3)
从大路向西南迤逦前来,伯谦就觉的没花费多少力气就已来到自家惯走的山道上,看到熟悉的石径隐在重重密密的苔藓中,路两边松柏交翠格外清新,听着树林中鸟雀喧哗,倍感道欢声亲切,远观岭上绿草花鲜,更显心旷神怡,劫后余生方觉的此情此景格外珍贵。
想到家中老母,不由加快脚步,拐过几个弯道,远远看到自家竹篱茅舍在那云深天蓝处映出,不由更是心焦,疾步往上走了会,屋顶那熟悉的绿篷络就在眼前,开满屋院的藤花越发清晰,和长老说声慢行,快步跑上家门前孔坡,就看到母亲冯氏倚着柴扉,跪在地上双手捂在脸上悲泣。
伯谦瞬时间泪水流下,急忙忙跑到柴扉前跪下叫道:“母亲,谦儿回来了!”
冯氏心坚性柔,这几日儿子不归家,冯氏眼睛不便,焦急中两日未曾合眼,今日却是再也等不住,收拾拐棍就要出门寻找,不想心中焦急,刚到门口就被门槛绊倒摔在门边,知道自己如此拖累如何能出的门?想起过往不由悲上心头,万念俱灰,生死只在顷刻。
忽然听到伯谦声音,这一喜非同小可,冯氏抬头,眼泪兀自流淌,一把紧紧抱住伯谦,声音已是嘶哑:“儿啊!你到哪里去了啊?”放声痛哭,所有担心委屈都随着眼泪飞泄而出。
好一会,伯谦说到““母亲,孩儿前日被山上的妖怪抓走绑在树上,实在是难得性命。幸亏这几位老爷!指着后面行来的四众,说道:中间那位老老爷是救人苦难的罗汉,那老老爷也被怪物拿去绑在树上了,他那三位徒弟老爷,神通广大,把那些妖物一顿全都打死,领头的是个艾叶花皮豹子精,概众小妖,俱尽烧死,却将那老老爷解下救出,连孩儿都解救出来了,此诚天高地厚之恩!不是他们,孩儿必死无疑,如今山上太平,就是彻夜行走,也无事矣。
心中高兴,说的不免乱七八糟,冯氏闻言,虽有疑惑,但是孩子平安回来已经是喜不自胜,一时间也顾不上,抬头看不清楚四众,扶着伯谦一步一拜,拜接长老四众,都入柴扉茅舍中坐下。
冯氏又领着伯谦郑重跪倒,那长老忙忙去扶,冯氏说道:长老,此天高地厚之恩!无以厚报,请实受老身三拜,一谢长老为寒家留下血脉,二谢长老续命之恩。那长老见说的郑重,坐定受了冯氏三拜。
伯谦扶冯氏起来,陪着长老说话,自己急急展抹桌凳,收拾锅灶,家中原来不禁荤,急忙打水把铁锅刷洗了油腻,山里人家灶里多留余火,连着烧开两锅净水倒入木桶,在灶上又烧半锅滚水将家里在山中采摘的嫩茶煎做茶汤,用青竹做的茶杯装了,请四众饮用。
那长老闻着茶香四溢,轻轻品茗,赞道“嫩芽黄蕊香叶,瑶溪清泉茗心,真是好水好茶”。
冯氏适才心情激荡,这时才平复下来,见长老称赞,接口到:先夫见山上清泉积成小谭,清澈活泛,惜我取水艰难,就以竹为槽,接引活水引至寒家后院山涧处,又取青竹十根凿传中孔,接泉水至家中,水在竹中用时放开塞子,不用时压住使不漏,泉水浸竹中隐有清香,又因是活水,所以寒家水极清冽甘甜,只是冬日前需的放空竹中存水,还的去后山挑溪水,却无这股清香了。
那长老进屋时见茅舍虽简,却以青石铺地,育鲜花为帘,置幽兰妆点四室,屋中陈设似简单而实雅致,往往别出心裁,说道:老施主于极简中化不凡,风致格调暗含道理,又不失自然,有大智慧,贫僧不如。
冯氏道:不瞒长老,老身夫妇幼时多纷争,现下久住深山,减却纷繁,方觉得多则惑,少则明,日常家居越是自然平淡,越觉恬静安适。
那长老道:老施主去伪返真,见微知著,已入境界,若明心观止,进不动心,则更悟命之真谛。
冯氏思索片刻,说道:心有锦绣,入魂入魄,如画美景岂能割舍?现在年岁已高,只求凝思会心,若只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