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决战之拿多克的反击(2 / 3)
施泰因带着国王的重托踏上法国的行程,而为普鲁士呕心沥血的奥古斯特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就在腓特烈三世回到柏林的当天,当着众臣的面,签署罢免首相的法令。
知道奥古斯特被免职,财政大臣墨菲在当天也向腓特烈三世递交辞呈。自此,普鲁士政府迎来一段无首相的时期,因为腓特烈三世要亲自接管政府事务。
施泰因风尘仆仆赶到雷恩,顾不上安顿,直接求见查理,他知道这次能达成停战协议的几率很大,普鲁士给出条件相当诱人。
查理看着施泰因呈交的停战协议书,里面有两款的确吸引他的目光,一是主动撤出布鲁塞尔地区;二是法国占领区移交西班牙。
普鲁士的停战协议非常精准,西班牙最终目的就是拥有整个法国,而普鲁士在法国北部的占领区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甚至比拿破仑统治的中部地区还要重要,因为后者充其量也就是个地方割据军阀而已。
查理知道普鲁士国内现在举步维艰,但强大的军事实力并未受到重创,还有巨大的战争潜力,真要死战到底,西班牙即使获胜,也是一场惨胜,有点得不偿失。
但历史往往事与愿违,就在查理准备答应普鲁士的请求时,还未接到命令的拿多克霍然对西军展开大规模的反击,他就像是一头即将走向迟暮的雄狮,证明自己存在的疯狂。
两国都忽略了现在正处于战争状态,任何的谈判都应该作为停战的前提进行,可不知道是有意无意,两国的前线指挥官都没有接到任何的停战命令,连处于劣势的普鲁士都默认以打促谈的方式,希望在最后一刻能力挽狂澜。
施泰因人在雷恩,心却没放在谈判中,而是静静等待来自布鲁塞尔的消息,如果拿多克能拿下这场战事,那么他随时离开雷恩,不必再看西班牙的脸色。
查理虽然也很意外,但并不担心,拿多克的反击,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并不能改变普军在布鲁塞尔地区失败的命运。
拿多克也知道自己发动这次反击,胜算不大,但必须这么做,作为军人,只要没有接到命令,就不要战斗到底。
事实上,西军围而不攻的态度,使得拿多克认为西军战力并没想象的强大,自己的部队还是有一战之力。
气候对战争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
对拿多克来说,绵绵的细雨可以弥补普军火力的不足。火器在这种天气中,将失去战斗力,拼刺刀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当冬天里的小雨浸透了大地,也淋漓了即将开赴战场的士兵的军服,拿多克拔出佩剑,既然是全力以赴,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战前的激励演说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