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社集(1 / 3)
解决了陶大志与陈俊的小插曲后,卫辰又转头看向王尧臣,问道:“社集那日,大概会来多少人?”
王尧臣迟疑了一下,有些不确定道:“今日席间,有意参加社集的就有数十人,消息再传个几天,等到社集那天,至少也得来个两三百人,当然也有可能更多。”
卫辰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个好汉三个帮。
现在的荆溪社,有日后两次入阁的盛长柏,还有才干丝毫不在盛长柏之下的王尧臣,这二人将来都是卫辰强大的臂助。
此外,陶大志、陈俊、翁定帆、唐鹤年也都是才学出众,来年很有可能考中进士。
有这几人在,荆溪社骨干已成,只要再吸收些新成员补充枝叶,很快就能小有气候。
卫辰设立荆溪社,就是想办一个科举补习班,用自己解元的名头,吸引那些有志于科举的士子,然后从中选拔人才,招贤纳士,扩充自己的小团体,为日后进入朝堂做准备。
或许日后荆溪社无法成为左右朝堂的巨无霸,但成为一个乡党,成员之间互相扶持还是问题不大的。
对于社集一事,卫辰很是上心,回去以后又继续与几位好友商议了起来。
众人议论到社规之时,王尧臣看向卫辰,开口问道:“兴云,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何要把荆溪社的社规定得如此严苛?”
王尧臣之所以会有此问,是因为立社之初,卫辰就曾定下社员不许针砭时事的规矩,之后更是补充了一系列的条条框框。
比如新成员入社必须有秀才及以上的功名,还需两位老社员共同推荐,再由社首、社副一并同意方可。
这样繁琐严格的社规,在一般的文社诗社中前所未有,因而其余几人也都与王尧臣深有同感:“是啊,兴云,江宁府别的诗社文社,都是只需社员引荐即可入社,我们荆溪社规矩这么繁琐严苛,会不会没人愿意入社啊?”
“愿则来,不愿则走,江南士子遍地,不缺那么几个。”
卫辰肃容沉声道:“我等创立荆溪社,便是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聚在一起,砥砺品行,切磋文章,待有功成名就之日,再互相提携,为黎民苍生做一点事情。
故而入社之人,必须严格筛选,尤其眼下正值创社之初,人心未定,若是混进几个宵小之徒,败坏了社内风气,那这荆溪社也就难以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