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治标治本(1 / 3)
大周苦黄河久矣!
梁山泊是怎么来的?
就是黄河多次决口后,洪水浩浩荡荡向东涌去,最后在古巨野泽处猪留,汇聚成八百里水泊梁山。
史书记载当时的场景:“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后来的梁山泊水面广阔,物产丰富,也是重要的水利交通枢纽。
可千万不要忘记,当初形成梁山泊的过程中,有多少城池被淹没,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河防大事,关乎国本,偏偏黄河又是如此不驯,逼得大周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不得不精研水利。
就连顾廷烨这般昔日的纨绔子弟,也能随口说出个一二三来。
赵策英亦是如此。
事实上,赵策英一直十分注意搜集沿河府县治河的方针策略以供自己参考,先前向卫辰提起的浚川耙就是其中一例。
然而,如今的治河之策,就有如墙衅敷土,屋漏补瓦,年年治河,年年决堤,一年一年的没有个尽头。
每到夏秋时节,河水上涨,沿河百姓就紧张得心都提起来,一夕三惊是常有的事。
赵策英本来还对浚川耙信心十足,以为此举颇有创见,说不定能解决大周河防的困局。
可听到卫辰解释,赵策英才明白过来,这浚川耙和以前的方法比起来也是换汤不换药,一样没有什么用处。
好不容易生出的希望破灭,这让赵策英不禁有些沮丧。
倒是顾廷烨察觉到了卫辰说话时的神色,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顿时心中一动,当下开口问道:“兴云腹中可有良策?”
听到顾廷烨的话,正低着头长嘘短叹的赵策英也是精神一振,连忙抬头看向卫辰,眼中流露出希冀之色。
“办法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