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县学返家(4 / 5)
林川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正平兄,就以你的学习态度,我相信来年科试时,你必可有所作为!”
“哈哈,是么?借你吉言啊!”
“那当然,天道酬勤,努力总有回报,我认为好成绩都是时间堆出来的!”林川语气郑重。
郑泉是茶山镇下面的杨岭镇郑家村人,李海鹰和另一位老秀才也不回去。
那条路线就只有林川和林江兄弟二个一起回去了。
以前,县上族学里还有四房的林杉和六房的林榕上课。
今年因为镇上有了社学,林大伯也是秀才了,他们便没有再到县上的族学上课。
此时正值休沐起始,整个县学的生员都是归心似箭。
林川去买菜打包时,发现整个学里最热闹的地方,居然是会馔堂!
回家不回家的学子都拿着餐盒来到会馔堂,纷纷拿出票据,让会馔堂的膳夫给他们打饭菜。
林川先是要了六个大肉包子,和二块拳头般大小的馒头。
六个大肉包子是他和林江的早饭,同时回去的路上馒头也可以充当零食,充充饥。
另外他还用票据购买了四道他觉得还不错的肉食,带回去也好让爷奶和肖雅他们尝尝。
好在打饭的膳夫也知生员们为何打包,因而每个打包餐盒都是装得满满的,让许多家贫的秀才颇为感激,一个劲地向膳夫道谢。
林川看着膳夫们的善意举动,感慨感谢之余,也感受到了古代县学里充斥着的温暖人情。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县学给予膳夫、斋夫的待遇为一年六两多银子。
二两银子,可以满足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生活所需。
如此优厚待遇,自然换来了他们对学子的真诚相待。
没有那种稍微改变了一下生活条件,就狗眼看人低的情况。
或许,这也跟古代读书人的身份更高一层有关。
回去的路上,林川和林江坐在林大兵稳当驾驶的马车里,随着车厢轻微地颠簸,他们都索性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