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我又有什么好处?(1 / 3)
第二天,李宏毅早早就来到了学校里。
他要重温一下1982年的校园和班级氛围。
报过到后,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一边翻阅着新发下来的课本资料,一边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少年同学,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他心潮起伏。
如今的他,可是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一位走进这里的青葱少男少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人生会如何。
或惊叹,或惋惜,或感慨。
现在,他就是一只刚刚重生回来的小蝴蝶,还不知会带来什么翅膀效应。
上午十点整,同学们都已经到齐,开学报到结束。已经人到中年的班主任夏良平老师,笑眯眯的上台给大家讲话,苦口婆心的讲初中最后一个学期里,大家都要注意哪些事情,都有那些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和考试。
在那个年代,初中毕业,也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关山一中是全县中学最高的学府,高中是全县统一选拔考的,下面乡镇一些中学只有初中,没有高中部。就是少数有高中部的,成绩好、优秀的学生,也是由关山一中先选拔。
关山一中初三年级6个班,近3名学生,初中毕业后,只有一半左右能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其他的人,就会被分流。
居民户口、家里有资源门路的人,或考入初中技校,或参加一些单位和系统的招工招干考试,录取后再学习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直接安排工作。还有一些人,还可以顶替退下来的父母,直接进父母原单位上班。
农村户口的,要么就努力考取初中中专或中师,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小中专”,要么就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将来去拼考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的大学或高中中专。再不然,就只有回家务农,或进入社会其他行业,国家再不会管你。
考取“小中专”,在校期间就有粮票和生活费发放,不需要家里再负担,毕业后统一包分配工作,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这对当时城乡差别巨大的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离开乡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在城市、工厂或者单位拥有一份体面的铁饭碗工作,每月领一份稳定的薪水,是当时每个农村青年的梦想。
只有那些居民户口,家里又有资源条件,成绩又不错的学生,依仗着自己有多种方向可以选择,才会不屑于走这条道路,而是雄心壮志的,一心瞄着升高中,将来考大学。
当时“小中专”的名额还很少,录取率非常低,能考取的学生,都是一些非常出类拔萃的寒门之子。每年夏天,李宏毅的数学老师,关山一中的副校长包玉山老师,对此都会又欣慰又感慨:“这些孩子,如果读高中,可都是些能上清北的好苗子啊,可惜了!可惜……”
他是一位温格之前毕业的老牌高材生,上课经常只带几支粉笔,却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下面还听得鸦雀无声。
李宏毅前世,就是在他的极力鼓励下,才咬牙升高中考大学的。为了保住李宏毅这颗学霸型的好苗子,包校长还亲自上门做李宏毅妈妈的思想工作,学校每年给他减免一部分学杂费。
但是李宏毅上高中考大学后,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两个妹妹后来都因此去考了“小中专”,这是前世李宏毅最愧疚的事情,两个妹妹的学习一点都不比他差。
讲台上夏老师的讲话还没结束,李宏毅心里就已想定主意,这次重生,考个“小中专”就行。
接下来还有三四个月时间,对初中这些课程,李宏毅曾经有过一段特别的记忆,印象还很深刻。再好好突击复习一下,前世重点大学毕业的他,考个“小中专”,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