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挑山口组(1 / 5)
杂谷司平民老街透漏着岁月的气息,街上的建筑物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这些建筑就像生长出来一样,极具存在感。
原本要去关西地区拍摄,是枝裕和算了一下预算,别说1万日元,2万日元也不够,无奈只好在东京拍。
是枝裕和身高不到17公分,对外公开17,考入早稻田大学,在读文艺科,他在涩谷看到招聘广告,到民宿应聘。
藤原哲也面试过几个人,他们都要酬劳,是枝裕和只想实习,他不要酬劳,管饭就行,他对电影兴趣不大,想拍纪录片。
免费劳动力当然好,他选是枝裕和当他助理,此时他还不是享誉国际导演,还是一名大学生,有迷茫,有困惑。
漫步在街道上,藤原哲脑子里都是电影场景,两个人去根津的居酒屋喝酒,忙碌一天有些累。
是枝裕和对电影的偏见很大,他问藤原哲:“人们都说电影都拍完了,我们还拍什么?”
“书籍诞生几千年了,现在小说还是畅销书呢!”藤原哲叼着烟,一副无所谓道:“人类没这么大福气,书籍还有电影发明出来,这都是根据人类弱点发明的。”
“就像宗教和哲学一样,佛教讲十八层地狱,道教讲修行,你修行吧,可以得道成仙,你见过仙人吗?”
“儒教更厉害了,人家讲永垂不朽,给你搞一本史书,得罪儒教的都给你搞臭,对儒教有贡献的,大加赞赏,让你千秋万代都记录在史书中。”
“后人提起你都是赞赏。”
是枝裕和点点头,他有些懂了,似乎有所顿悟说:“科技进步,不代表人类进步,相应有所退步。”
“这个我也不懂!”
两个人点了一些吃食,又点了几瓶札幌啤酒,冰镇的啤酒喝下去,很通透。
“导演,《空房间》为何没有分镜头脚本?”
“只有16场戏,咱们不是问了吗,摄影机一个月1万日元,16场戏顺利拍12天左右,东映一盒35毫米胶片要35日元,可以拍6分45秒,《空房间》全片9分钟,素材21分钟左右,费片率乘以3,要拍63分钟。”
“要1盒胶片,这是最节省拍了,胶片要35万日元,加上摄影机,挡光板,录音设备,还有斯坦尼康、镜头等等,要8万日元。”
“斯坦尼康是什么?”是枝裕和好奇问,听着是西洋的东西。
“稳定器,拍摄时镜头不容易抖动。”
没想到藤原哲计算这么精细,要是演员不要片酬,伙食1万日元,住宿1万日元,想了想还是不够,后期配音、配乐、还有剪辑,冲印要2万日元。
正在苦恼之中,听到有人打闹:“混蛋!不要大呼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