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税收(3 / 8)
这已经超过了清朝鼎盛时期的赋税,当然了这不包括清末。
像满清这样越到亡国,国库里越有钱的王朝,甚是少见。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英国人赫德,辛苦的为清朝建立起了近代关税体制,任劳任怨干了四十年,清廉而不贪,满清续命多靠他。
“其中商税几何?农税几何?”
皇帝发问,阎崇信自然迅速回答,这一切已经在他牢记闹脑中:
“禀陛下,由于天下农税三等,最高不过三分(三十文),可谓是轻徭薄赋,百姓爱戴,人人称颂圣君降世呢……”
所谓的三等农税,实际上就是绍武初年的事了。
不像以前的那些封建王朝,将所有的土地定格为上,中、下三等田,不同的等级收不同的税。
这对于官少民多的封建王朝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人能干成的活。
所以许多士绅就会贿赂衙役,把自家的上田变为下田,少缴赋税。
但在绍武朝,则根据省份划分,每省的土地全部归为同一等。
如,江苏、安徽、江西等富庶的南方,就是一等地,每亩纳钱三十文。
顺天府、河北省,则是二等,每亩纳钱二十文。
像是甘肃,陕西,云南这种贫瘠省份,一律算三等,每亩纳税十文。
看上去这样的赋税很低,但实际上来说,却是中等了,至少达不到明初那种三十税一的地步,
许多人言语,十税一合适,但却忽略了实际。
100斤的稻谷,按照如今的脱壳率,最好的不过是七层,也就是说能拿到70斤的大米。
而最差的,只能有五成。
还要算上石磨的费用。
故而,普通百姓来说,亩产300斤的粮食,真正能到手的,最多一百五十来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