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利益(1 / 7)
日本和朝鲜虽然都是大明属国,但实质上与大明最像,封建程度更高的,则是朝鲜。憆
官制、年号、礼法(大明律),与大明等同,宛若一个小大明。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儒家的华夷世界观下,朝鲜颇为自得,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二国。
至于日本,不过是东施效颦,学了点皮毛罢了。
明清或许在后人看来,皇权不下乡,中央集权名不符实
但凡事就怕对比。
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亦或者西欧、北欧,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姓氏,只能拥有名字。
而在中国,到了西汉中后期,也就是宣帝、元帝时期,儒家大兴,普通人才有了姓氏。憆
有了姓氏,才能精准收税,剥削人口红利,是中央集权的根本。
朱元璋时期开始了史学界公认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建立了户帖制,也就是户口本,延绵到二十一世纪。
换句话说,明清时期对民间控制,相较于唐、宋、元时期,达到了历史巅峰。
但受限于生产力、财政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将民间权力与士绅分享,但却能勒住其命脉——科举。
如果说明清是皇权不下乡,那是不想下,那唐、宋时期,皇权顶多控制县城,根本就下不了。
事实上,朝鲜虽然学的是明朝,但国内体制却一如宋朝,属于国王与贵族共天下。
士大夫不一定是贵族,但贵族必定是士大夫。憆
明朝的乡间是士绅、豪族与朝廷共治天下,而在朝鲜,则是两班贵族、书院、寺庙,三分天下。
贵族掌握权力,书院控制舆论,寺庙掌控思想,三者报团的话,衙门自然就成了傀儡。
三者之所以如此豪横的基础,莫过于他们拥有免税权,霸占土地,欺凌弱小,容纳破产农夫为佃户。
朝鲜王朝也正因为三者在民间盘根错节,除了咸境道因为歧视经常造反外,其余的乡村极其稳固。
这不,松商和湾商们得到了越王的要求农户人口的订单,开始陆续返乡,琢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