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教授的后缀(求订阅)(1 / 5)
闫学东闻言深吸了一口气,而后非常可观地分析:“小周,你的提议我是能理解的,当然,也认为这样的想法颇为不错。”
“只是要做成这件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说啊,先不提要开设技能考核需要多少人手参与。”
“单凭这技能等级测验仪,就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如何精准地评估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很难客观化的,当然,或许你也已经有了相应的思路。”
“不过我还是觉得,即便是小范围的试点,这都需要的人手不少啊!”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按照周成现在所述的客观标准而言,虽然足够详细,而且也非常可观,执行性很高。
但这会涉及到很多方面——
就单纯是住院医师阶段,你如何找最优秀或者相对优秀的住院医师,把他们的技术水平数据化和客观化,这是难点。
主治医师以及副教授、教授等就更加不用提了。
张兴泽也没闲着,在闫学东话毕,给了众人大概半分钟的思考时间后,才说:“小周,我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啊。”
“就是假如,在新的研究方向开展之前,每个人对每一种技能的理解和认为,都是不一样的,在任何事务都没有定论之前,你如何确定,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不能讲因为你定下了客观的指标,那么你就是正确,别人就都是错误,也不能说你就是错误,本来在学术领域,就要允许这样的差异存在……”
张兴泽和闫学东两个人考虑事情的角度都是非常全面且客观的,这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这样的问题,周成自然是早有准备的,其中半个月,他都在模拟和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模式。
“张老师,谢谢您的提问和指点,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花费过时间进行过比较客观的研究。”
“首先,我们临床上的手术也好,还是对病种的理解也好,在前期,也就是我们临床医生学习的时期,必然要经历的就是,见习、熟练、专精三个层面。”
“见习很好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看到它、了解它、精通它这么过来的,我认为,只有你在精通了现有领域之上,才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否则的话,凭空而起的新思路,那肯定是会脱离现实的。”
“推陈出新,既是此理。”
“一般情况下,只有教授或者副教授阶段,或者是等同于如此水平,才会对一种疾病有独属于自己的理解。”
“各位老师,我不是片面啊,我说的是等同于这个水平。”
“那么各自的理解不同,但是又无法相互解释的时候,那么我们就暂时认为,这个问题啊,暂时是不完美的,至少不是绝对完美的状态,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