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准备工作(1 / 3)
陈卓将修改后的剧情和徐客讨论之后,确定了拍摄的大致方向。之后,徐客便告辞去准备拍摄事宜,邀请演员,联系特效公司等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做。
最后将外景拍摄地定在了西川峨眉,为此,还邀请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协同拍摄。当年陈卓的《特种兵2子弹上膛》就是和峨眉电影制片厂一起拍摄的,有着不错的关系。
港陆合资的合拍片在28年之前,将会是一种常态,多用内地演员,带动当地经济;将来收入按照入股比例分成,互相都有好处。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在大陆公映。
香港电影需要大陆的广阔市场,与其每年的票房被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分走,不如让华语电影分一杯羹。
而大陆的电影公司也可以利用合拍电影来培养自己的演员,参与电影的分成,一举两得的好事。
大陆电影界原来拥有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七雄并立。
但随着商业化电影的浪潮来袭,七大国有电影制片厂纷纷转型,有的成了电视剧制造公司,有的转型拍文艺片,有的转型拍电视剧,有的转型搞房地产,有的干脆倒闭破产
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消亡很可惜,却也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以前电影制片厂拍片都不计成本,拍摄出来之后,在国有电影院上映,也很少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但2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种外来文化产品大肆冲击,僵化的拍片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
以商业电影为目的的私人电影公司应运而生,主要集中在京城一带。京圈商业电影率先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商业电影的开创者以京圈为主。追溯最早的一批商业电影,基本都是喜剧电影,像什么《老爷车》、《父与子》、《甲方乙方》等等,主要演员都是京圈那些经常上春晚的喜剧演员们,比如陈佩斯老师、冯巩老师、赵本山老师等等。
纵观世界影坛,电影开端基本都是以喜剧起步,喜剧是成本最小,也最容易带动观众情绪的一种电影模式。
所以,相声大师、小品大师云集的京城,成为喜剧商业电影的发端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京圈有中戏和北电这个人才培育基地。喜剧电影只是商业电影的开端,想要继续发展,必须在题材上进行突破,悲剧片、动作片、剧情片、古装片等等,众多的题材,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而中戏和北电每年向社会提供大量演艺人才,让京圈电影的公司近水楼台先得月。
三是京圈有一群富裕的投资者。当年老佛爷败了,可无数的亲王、贝勒、贝子们却成功的将千吨黄金存到了大不列颠的银行中。如今顶着归国华侨之名回来投资,自然首选他们老祖宗阔过的地方。一些当年建国时改了姓的九旗们纷纷恢复真身,热烈迎接,而为他们老祖宗平反昭雪,歌功颂德最便利的,莫过于影视,于是一个个影视公司成立,一部部歌颂太后、皇帝、王爷、格格、阿哥、嬷嬷、太监、奴才的电影、电视剧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