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三国培训(3 / 5)
“好,好,好!小卓就像是现代版的常山赵子龙,勇闯敌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我看这个赵云非他莫属啊。”任大惠大笑道。
中午一起吃了个便饭之后,任大惠道:“正好我也要赶去涿州影视城,小卓搭我的车去吧。”
“这怎么好意思!”
“没事,正好给他办理一下手续,那里培训班已经开始一个多星期了。小卓算是插班生,手续得特意安排。”
“好,那就拜托您了。”
2月19日下午,电视台的专车送任大惠去涿州,陈卓搭车到了影视城,在任大惠的特意安排下,陈卓顺利进入培训班。
《三国演义》剧组在涿州搭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摄影棚,每个棚的面积为12平方米,两棚共耗资约4万元;涿州的“汉城墙”、“街道”、“铜雀台”约耗资3万元。
在九十年代初,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可谓罕见。也只有同期拍摄的《唐明皇》可以与之一较高下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为了增强演员的时代感,主要演员都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比如汉代的礼仪、汉代的说话语气,汉代的坐卧行走。
要不然,很容易出现《新三国》中“主子爷,主子爷”、“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洛阳就是豪华啊,在这里我董卓都乐不思蜀了”、“袁绍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我刘备不屑与其为伍”、“你以为一壶酒就能留住一颗被你伤了的心吗?”这样的笑话。
当然,这也不是说,《三国演义》就完全符合历史,其实真正贴近历史的是陈寿的《三国志》,但太贴近历史,人们也不喜欢看,带点演义色彩、英雄传记这类的,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三国演义》一书毕竟是明朝所写,里面一些对汉朝不符合实际的描写很多。比如马镫、马鞍,这在明朝很普遍,但在汉代其实是没有的。汉代战马只有马背上的一个毯子和单边上马蹬。
再比如,《三国演义》里各种冷兵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赵云的暴雨梨花枪、吕布的方天画戟。这些都是后世的兵器。汉末时期马背上的兵器还是以张飞的“丈八长矛”和“长戈”为主,再配上环首刀。
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沿途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滑州五处城关。拿出中国地图一对照,发现关羽老人家完全迷路了嘛,乱走一气。
2月2日上午。
陈卓知道自己来上培训课晚了,所以特意花钱从外面买了一些比较高档的笔记本,每个十块钱,一共买了五十本,交给了培训老师,让他帮忙发给同学们。培训老师很满意陈卓谦虚的态度,在上课前将陈卓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这位是陈卓,赵云的a角扮演者,大家鼓掌欢迎。”
“哗啦啦”
一阵鼓掌声后,将陈卓安排到了后排的一个位置,跟一个高个中年帅哥做同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