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猜测(1 / 3)
“子云师傅,难道我大宋已经真的到了这步田地了吗?”
赵茵萝其实心里也是明白的,这段时间从民间收集来的可不单单是关于岳飞跟秦桧的信息。
各地民生,官吏的作为以及军队的大致情况,其实赵茵萝心里都有个大概。只是作为南宋的唯一公主,不想承认这听着有些匪夷所思的境况罢了。
至于什么军官腐败,克扣士兵粮饷以及肆意驱使士兵为自己谋私利,这些不过是历代军队都有的通病。
其实在赵茵萝心中,大宋军队最大的危险,在于赵宋立国的根基国策。当时赵匡胤就是以军人身份篡位的,对于带兵将领自然是防范至极。
这才有了所谓的杯酒释兵权的桥段,其实不过是自己心虚,怕手下的将领重演黄袍加身的故事罢了。
而随之诞生的中央集权的兵制。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时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事毕皆撤销。
“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这种体制对于消除中唐以来绵延2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样的安排,自然是稳固了皇朝的统治,可同时也弱化了军队的战斗力。到了战争来临之际,就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尴尬局面。
可这样的沉疴就算是知道其中的毛病,又如何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
就算宋宁宗跟韩侂胄再有力王狂澜之心,可那每一步的变动都牵扯着整个朝堂的利益。
要是一个不小心,恐怕这弊病还灭还有改善,这南宋的朝堂却先散了。
所以历史上才会有那么些本事不小的名臣,宁可做个皇朝的糊裱匠,也不敢肆意妄为的大肆改革。
古往今来那些励志变革的名臣不是没有,甚至不少,可有哪个是真正成功的。
不说远的,就说神宗的熙宁变法,有王安石这样的人物操盘,后面还不是一样全部被翻盘。
难道这怪王安石不得力,还是神宗不够支持。
都不是,而是没有人会愿意看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被夺走。就算你许诺在之后会给与相同的利益,甚至更多。可就算如此,人们也会因为对于未来预期的不可控而不愿意做出改变。
按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任何一场改变,你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在现在的旧环境下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