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夏那些事(三)(1 / 4)
礼贤馆门外。
一袭紫色官袍、腰间挂着金鱼袋的齐治平站在门口,他的身边还有一身酒气,双手拢袖的孔希圣。
“老祭酒,您还是进屋里等候吧,外头太阳大。”齐治平小声劝慰道。
“这怎可行,首辅都在门口迎接,岂有老朽在屋中坐着的道理?”孔希圣说道。
坚决不愿意进屋去,一旁的陈初年也是一阵无奈。
自家先生执拗起来可能唯有师母能够镇得住,只可惜师母年纪大了,不能长途奔波,留在了稷下学宫。
在京城的先生可就没人管,除非陛下在此,否则其他人都不管用。
孔希圣的这个四海书院院长的官职同样是正一品,与齐治平同级,只不过权势不一样罢了。
而且如今要等候的人是将来四海书院的人,他自然也要在场。
一朝首辅以及一国文脉领袖前来等待,这个规格已经足够高了,仅次于皇帝亲自出面了。
事实上,杨昭就在不远处的茶楼之上,只不过一直没打算露面而已。
杨昭对于墨家入大夏的事情很是重视,也不是为了故意讨好墨家巨子。
而是对于知识、对于科技以及对于人才的一个重视。
否则也不会有一纸封侯的蔡敬钟这等美事,如今这名年轻宦官的名声在外。
这些如今新生产出来的纸张甚至有人称为蔡侯纸。
而封了侯之后的蔡敬钟似乎更加卖力,除了巡视各处造纸的作坊,还在钻研改进纸上的材质。
甚至来自民间的一些工匠也开始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只不过大多都太过于奇怪,以及不知道怎么用法,至今未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