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战术的变化(2 / 3)
等到摧毁了这些机枪阵地,完全夺取了一整块阵地之后,这些筋疲力尽的进攻方的士兵会惊喜的发现,他们面前是又一道敌人的防御阵地,和之前他们刚刚突破的那道防线一模一样。
因此,坦克没有诞生出现之前,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和高性能的轰炸机开始普及之前,整个战争就只能用阵地战的方式来呈现。
大家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大家都只能用最笨拙的方式来互相试探。这就是堑壕战,这就是如同泥潭一般的战争。
在停顿了一下之后,他又继续对这些好学的学生们说道:“防御部分我们下节课继续细讲,现在我们概述一下进攻。士兵们在拥有了更强大的步枪,和手榴弹之后,他们的攻击也变得更加犀利起来。”
“小队,也就是班和排为单位的小股部队,在火力上已经有了与原本一个营的敌军抗衡的资本。”唐陌认真的讲述着,他强调的东西,让这些指挥官们茅塞顿开。
确实,他们之前的战术,是双方迈着步子,保持方阵互相贴近对方,然后利用燧发枪齐射来打垮对手。
能够获胜,一方面依靠的是精确的战术判断,另一方面是严明的军纪。双方互相齐射两轮,率先崩溃的一方也就输掉了会战。
可现在,方阵绝对已经是过时的战术了,因为士兵的火力密度明显已经提升到了原来的几倍。
如果这个时候双方再使用原来的战术,那场面将会非常血腥,两支部队也几乎会在瞬间迎来自己的灭顶之灾。
双方在几十米的距离上,用k2型杠杆步枪火拼,那双方加起来也不会有几个活到几轮齐射之后。
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两个互相抵近的方阵,就会因为双方的武器太好,互相团灭掉对方。
瞬间损失一半以上的士兵,绝大多数部队都会立即崩溃,失去作战能力的。这样的损失,无论战争胜利还是失败,双方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平日里受到良好训练的士兵,肯定不能这样轻易浪费在排队枪毙的无序战场上。所以主动求变,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认知。
试想一下,北岭的部队如果面对敌军进攻的方阵,而且是使用针发枪或者杠杆步枪的方阵,自己还要用同样的战术迎上去对垒吗?
显然不是的,唐陌介绍的,这种挖战壕隐蔽自己,从而更安全更方便的消灭对方的防御战术,显然是更合适的一种选择。
那种一命换一命的战法,应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为了增加命中概率组成人墙的战术,也必然要被淘汰了。
唐陌在黑板空下来的地方简单的勾勒了一些地形标识,然后简单的画了几个箭头:“在这种情况下,分散进攻,比列队齐头并进要更合理,也更能减少伤亡。”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那些箭头后面写上了班这个单位,标注了12人:“实验表明,以班为单位,互相掩护,交替前进,更符合作战环境……这个需要各位在未来的战斗中自己去体会和探索,在这里就不做硬性的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