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肖老师(2 / 3)
这四年的时间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参加:孩童8岁左右就可以送到学校里学习,无法升学就继续读,读满4年才允许“回家待业”。
严格选拔出来的,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到高中继续培养,这些高中生放到各个国家去,那都可以说是“能力出众”的基层官吏了。
在经历了高中学习之后,这些毕业生们习惯性的服从管理,掌握了大量的学科基础知识,可塑性极强。
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考大学继续学习更高深的专业知识。
整个升学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免费就学,品学兼优者甚至可以拿到补贴反哺家里的开支。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略差,家里条件极其富有的学生,才会在无法完成学业的时候交钱。
这类“自费”生也不能参加公务人员考试,不能直接在军队中担任官职,只能回家继承百万家财,浑浑噩噩的了此一生这样子。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唐国的教育是先进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投入,都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但其实唐国的教育体系依旧非常的原始粗犷,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年代的家长们可不在意什么孩子的心理建设,老师打一顿孩子也没地方告状去,很有可能最后听说在学校里被老师打了,回家还要再吃一顿父亲的七匹狼。
这种纯粹的暴力劝学手段并不科学,但是这时候并没有人去推敲这个。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有个地方学习那真的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奢侈了。
“听说您要离开这里了?”一个如果不是在唐国,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里读书的妇人,在学校门口拦住了正准备跨上自行车离去的老师。
那老师停下了自己的动作,点了点头解释道:“没有办法,我来这里三年满了,必须要离开这里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听孩子说,您要回铜城了……”这个孩子的家长将挂在胳膊上的篮子取了下来,掀开了上面盖着的旧布。
篮子里装着的是一些鸡蛋,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女老师看到了之后赶紧摆手,谢绝了这样的礼物:“这是干什么?你们家里也不富裕,赶紧拿回去!”
】
“不是,肖老师,您带我们家孩子1年多,我们家孩子明显懂事多了,对学习也很上心,我家那口子说了,必须要谢谢您。”妇女端着篮子,在校门口开始了极限拉扯。
“学校里有规定,不允许收礼!而且我是老师,教书育人是应该的!”被称作肖老师的女老师往外推着篮子,很是担心里面的鸡蛋会被打碎。
“老师!我都打听过了!要走的老师拿几个鸡蛋不算收礼!您拿着!必须拿着!”妇女推的很坚决,实际上她确实很感激这个老师给自己孩子带来的变化。
她们家虽然并不富裕,可也不算那么穷,唐国对农民的补贴很多,她家里又听从农官的建议,养了鸡鸭,日子过的其实并不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