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匈奴(1 / 3)
蒙恬军离开后十日,白起军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攻赵国上党防线。
同一日,李牧出现在上党军中。
两军交战互有胜负,总体呈现胶着局势,然而昭军高层对此情况不忧反喜。
喜从何来?
首先,上党防线显然兵力不缺,那就意味着赵国接下来对齐国的支援力度不会太高,毕竟赵军的纸面实力就那么多,除非是撒豆成兵,否则赵成变不出更多兵力来。
其次,李牧出现在南线,就意味着赵国北线失去了最强屏障,那么义渠与林胡的联军身前,就是一片坦途。
最后,在多方吸引下,如今的赵国就如同被拉扯到了极限了皮球一般,此时蒙恬军对晋阳的攻击,无疑将是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在一片大好时局下,仍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在昭国西垂。
被大昭教育后安稳了多年的西戎,突然联合匈奴各部,大举犯界。
大昭君臣这才将一直盯着中原的眼神施舍般得往西北挪了挪,这一看不要紧,君臣上下立刻就紧张起来了。
原本被大昭打服的匈奴,不知何时已经完成了对月氏、乌孙和西戎的统治,如此一来,昭国西垂所面对的压力陡增。
这也难怪数年来只能苟延残喘的西戎居然胆敢在此时“打秋风”。
代替平西将军王贲镇守西疆的羌瘣(lei,三声连战告捷,却在大军压力之下只得后撤到长城以里,一边巩固防线,一边急报咸阳求援。
受到匈奴大规模侵扰的不止是大昭。
从西往东,义渠、林胡、楼烦、燕国,甚至东胡,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匈奴的侵略。
相比之下,大昭受到的妨害反而是最轻的。
虽然前来袭扰的匈奴联军多达二十余万,然而面对三万昭军,硬碰硬打了三仗,一次比一次输得惨。
若不是羌瘣担忧被匈奴骑军劫了粮道,主动撤退,匈奴人如今还看不到长城的模样。
但在昭王命令下,尽遣主力东攻的义渠,以及被裹挟南下的林胡,可就遭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