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娇之死(1 / 1)
《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章节为什么能作为附录一直伴随着西游记流传下来,我想除了作为最早期对书中某些细节的补充和参考价值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可能还是与原文保持了一致性那就是对社会的鞭打,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憎恶!
附录这一章节我们知道了唐僧和家人的遭遇:父亲新科状元陈光蕊在赴任途中被刘洪李彪杀害,母亲温娇被刘洪威胁霸占,祖母流落他乡为乞丐,而他自己被金山寺方丈抚养成人。再后来唐僧到江州认母,然后找到流落街头的祖母,外公殷开山领兵剿匪解救温娇,最后父亲还阳,全家团聚,父亲陈光蕊重用,自己立意安禅,母亲温娇自尽。
这一章节如期说是介绍唐僧身世,倒不如说是温娇如何被旧时代的条条枷锁逼死!
温娇在这一章中有三次要自寻短见,前两次都被拦下来了,只有最后实现了,而且最后一次还是在阖家团圆的时候!
温娇第一次是在洪江的船上,自己丈夫被害,准备投江自尽。‘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小姐寻思无计,只得权时应承,顺了刘洪。’
这次温娇准备赴死的原因是因为丈夫被打死,是为了殉节免遭贼人迫害!然而没有成功,除了被贼人拦住要挟,主要还是因为身怀六甲不忍孩子胎死腹中,因此才忍辱偷生!
第二次是殷开山带兵围剿刘洪之流解救温娇后,“小姐欲待要出,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
这次温娇准备自缢的原因是因为羞见父亲,‘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靦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
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
这次温娇见到孩子长大成人,又看到父亲带兵为夫报仇,大概是心愿已了,已经忍耻偷生十几年,早就违背了三纲五常,羞于见众人因此才自缢。
幸得唐僧及时救下来,又有父亲劝解她才避免一死!
最后一次却是在家人团聚,阖家欢乐之后。
“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将前后事情备细启奏,并荐光蕊才可大用。唐王准奏,即命升陈萼为学士之职,随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
丈夫陈光蕊死后复生,得到朝廷重用;儿子出家求佛,在洪福寺修行;这时候温娇却从容自尽了!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这次没人来救她,没人来劝解,更没人在身边,自己从容自尽了!大概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幅何以凄凉的场景:一位宰相千金,一位学士的妻子,一位高僧的母亲,在一片繁华之后,独自一人看了那条悬在横梁上的白布,笑中带泪的踢开了脚下那个支撑着的凳子!
再来看这第三次的死最容易,却也是最难的!
毕竟在当初那么艰难,那么孤独,那么绝望,饱受无尽心里屈辱的情况下却依旧活着;但是现在呢,家人团圆,大仇得报,父慈子孝,却在这个本该共享天伦的时候自缢了。不知道,温小姐内心是有多么绝望,不知道他身边人是如何看待,更不知道那个时代怎么竖“贞洁牌坊”的,但是我想逼死温小姐的应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
所以每当读完这篇附录,想的不是陈光蕊春风得意马蹄疾,想的不是贼子刘洪多么可恨,想的不是唐僧苦难的身世,想的不是龙王知恩图报,想的是。
文中那短短十一字“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道尽了无尽的愤慨吧!
正如大文豪鲁迅说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