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两个小目标(1 / 5)
赵红平身揣一千一百元现金,第二次去了汉正街;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回算是轻车熟路了。
先花八百元在上次两家老供货商那里进了一百二十多件服装,因为是第二次进货,算是回头客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其中一家平均降了一元,另一家降了8元;这些供货商的让利可是实打实的利润。
为了增加更多的款式,便于买主选择;他又开发了另外一家供货商,花两百元进了全新款式的三十件服装。
最后,照例在一家鞋子批发店进了五十双儿童凉鞋。
自己现在本钱不多,供货商不能分得太散,这样拿不到好的价格,但也绝对不能是独家供货;适当的开发新供货商是很有必要的,款式会增多,也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使自己获利。
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经商理念,而是最基本的常识。
赵红平在汉正街只呆了一天,第二天就雇了一辆三轮车,把满满四蛇皮袋的服装运到汉正街客运站。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连人带货都顺利的到达了杨桥镇。
有了前一批货的卖出,他现在在杨桥镇的服装行业也算积累了一定的口碑,虽然是摆地摊,但他的货无论款式,还是质地都不是一般地摊水货能比的。
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走太低端的路子。
这批货卖了大概十天左右,休息了两天,他便第三次去了汉正街,此时手里已经有了两千二百元的现金。
这年头,莫说什么互联网沟通手段了,就是整个杨桥镇的家用电话都没有几部,每次进货都得亲自去。
不存在什么先发货再打钱或者先打钱再发货的事情。
第二批货相对第一批货,净利润有所下降,原因是镇上那几家卖服装的小店主正式加入了竞争行列。
这就是市场经济,竞争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
没可能好赚的钱都会让你一个人赚的。
你能进到什么样的款式,人家也能;人家比你干的时间长,进货渠道更为丰富,进价还可能更为便宜。
如果说第一批货是赶了个早场,利润相当高;第二批货就降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以内,随着时间推移还会继续下降。